曾经,有一位找我减肥的小姑娘给我发了张燕麦片的照片问:“杜老师,你看这克的燕麦片就有千卡,比我的基础代谢率还高,减肥能吃吗?”我一看乐了,跟她开玩笑的说:“那你赶紧把燕麦放冰箱里冻一冻,把它的热量变成冷量就能吃了。”

玩笑归玩笑,这个小姑娘其实是错把千焦(KJ)当成千卡(Kcal)了。

我做减肥指导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看不懂营养成分表的小伙伴,以至于他们常常会吃一些并不好的食品。为了帮助你们避免在减肥期间踩预包装食品“坑”,我就专门写一篇教你们看营养成分表的文章,如果能够学以致用,则终身受益。

我们去超市随便拿起一个预包装食品,都会看到很多厂家标示的信息。比如:产品名称、配料表、执行标准、贮存条件、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服务热线和营养成分表等等。根据食品的不同,有一些具体的标示会不太一样,但是有4类信息是每一种(最大表面积大于20平方厘米的)预包装食品都会标示的,且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都非常非常重要,那就是: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家都会看。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聊一聊: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一、配料表

在这里强调一点,所有预包装食品的配料表,都不会乱排序的。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添加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也就是说,你看到预包装食品配料表排序第一位的原料,肯定是含量最多的。

知道这一点,对我们减肥能有什么帮助吗?帮助很大。

比如说,减肥可以适量的吃一点全麦面包,但是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假全麦”。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它的配料表排序,以辨真假。

无论商家广告说得再好,只要你看到它配料表第一位是“小麦粉”或“精制面粉”或“高筋面粉”,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这是假全麦面包。真全麦,配料表第一位会标注“全麦粉”或“黑麦粉”之类的全谷物面粉。

再比如说,减肥每天都需要喝牛奶、酸奶或乳制品。但是市面上的充斥着大量的“假牛奶”。我们也可以通过查看它的配料表排序,以辨真假。

无论商家怎么宣传,只要你看到牛奶或乳制品配料表第一位是“水”,常见的搭配有“水+白砂糖”或“水+全脂乳粉”,这类“奶”基本上就是饮料,咱不要去买它。好牛奶,配料表第一位会标注“生牛乳”。

二、营养成分表

我们国家在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明文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能量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业内称之为4+1强制标示。

简单解释一下:

4(4种核心营养素):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1(能量):国内是以“千焦(KJ)”来标示,欧洲国家会直接用“千卡(Kcal)”来标示。千焦和千卡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千卡=4.千焦。

比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案例中,燕麦片的能量是千焦,换算成千卡就拿(KJ)÷4.≈千卡。

营养素参考值(NRV%):是指每g(毫升)或每份食品中所含的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占我们大多数人(指轻体力劳动的健康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该能量或营养素总量的百分比。

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种食物提供的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大概占你一天总需要量的多少。

比如说,你每天需要的蛋白质总量是55克,而某种预包装食品每克就含有5.5克的蛋白质,那它营养素参考值(NRV%)那一栏就会标示为10%。而国家规定具体参考的数值,当下应该是《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好,理论介绍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具体实践一下,你们就彻底明白了。还是本文案例中的燕麦片营养成分表为例:

它每克含有能量千焦,能量NRV%是17%;蛋白质含量12.8克,蛋白质NRV%是21%;脂肪含量2.2克,脂肪NRV%是4%;碳水化合物含量59.7克,碳水化合物NRV%是20%;钠含量45毫克,钠NRV%是2%;

翻译过来就是:这款麦片每克的热量约千卡,约占你一天推荐摄入的17%;蛋白质含量12.8克,约占你一天推荐摄入量的21%;脂肪含量2.2克,约占你一天推荐摄入的4%;碳水化合物含量是59.7克,约占你一天摄入的20%;钠含量是45毫克,约占你一天推荐摄入的2%。

由此可见,这款燕麦片属于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低钠食品。同时又富含膳食纤维素,适合减肥人士吃。但是由于它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高,所以一定要控制好量。

个人建议,小基数肥胖(比如身高1米6左右,体重在斤以内)一餐控制在25克以内。

我们想要减肥,我个人建议,在选择预包装食品的时候,尽量选择营养成分表中标示,每克食品的能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NRV%都在10%以下的。如果合并高血压的胖友,应该选择钠的NRV%在5%以下的。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些看营养成分表的小窍门:

1、纯液体含糖饮料的碳水化合物一栏数字,基本上都是“添加糖”数量。

2、想知道酸奶添加了多少糖,可以用纯牛奶的“碳水化合物”数字跟酸奶的“碳水化合物”数字做对比。

3、包装上显示反式脂肪酸为0,不代表真的没有反式脂肪酸。根据我国规定,每克(或毫升)食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只要≤0.3克即可标注为0(参考:《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4、并不是所有食品都需要标注营养成分表。根据我国规定,如生鲜食品;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包装总表面积≤平方厘米或最大表面面积≤20平方厘米的食品;现制现售的食品;包装的饮用水;每日食用量≤10克或10毫升的预包装食品等等,可以不用标示营养成分表(参考:《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5、一件食品每克脂肪含量≤3克,才可以声称为“低脂肪”;每克淀粉含量≤1克,才可声称为“无淀粉”(参考:《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6、当每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检测量低于0.5克就可以标为0(参考:《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杜轩建

.6.17

部分参考资料:《《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我是杜轩建

一个“靠点谱”的减重营养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cf/8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