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题

1.能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联系的是的()

A.经筋B.经别

C.别络D.奇经

2.六经病的传变中,由太阳传入少阴者,称为()

A.直中B.传经

C.并病D.合病

3.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是()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观舌心法》

C.《舌胎统志》

D.《辨舌指南》

4.头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鼻中出血,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其辨证是()

A.心火炽盛证B.痰火扰神证

C.肝阳上亢证D.肝火炽盛证

5.下列选项中,性味辛苦温、有毒的药物是()

A.香加皮B.甘遂

C.朱砂D.白果

6.水肿日久,经一般常法治疗不效者,可参合下列何法()

A.泻肺行水B.攻下逐水

C.活血化瘀D.补益气血

7.患者胁腹疼痛拒按,疼痛剧烈,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选用()

A.大承气汤B.不换金正气散

C.大柴胡汤D.枳实导滞丸

8.患者干咳少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治宜选用()

A.杏苏散B.桑菊饮

C.桑杏汤D.止嗽散

9.从伦理学上分析,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在本质上反映()

A.医疗技术的进步

B.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观念

C.医学道德的进步

D.重视人的心理健康

答案及解析

1.解析: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又称“十二经别”。分别起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和补充十二正经的作用。十二经别虽然是十二经脉的最大分支、与十二经脉有别,但也属于经脉的范畴。

2.解析:传经的一般规律有:(l)循经传:就是按六经次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传入阳明,阳明不愈,传人少阳;三阳不愈,传入三阴,首传太阴,次传少阴,终传厥阴。一说有按太阳一少阳一阳明一太阴一厥阴一少阴相传者。(2)越经传:是不按上述循经次序,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不传少阳,而传阳明,或不传少阳、阳明而直传太阴。越经传的原因,多由病邪旺盛,正气不足所致。(3)表里传;即相为表里的经相传。例如太阳传入少阴,少阳传入厥阴,阳明传入太阴,是邪盛正虚由实转虚,病情加剧的证候,与越经传含义不同。

3.解析:继元代杜清碧增补的《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本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之后,明代申斗垣集过去医家之大成,著《伤寒观舌心法》,把《伤寒金镜录》中的36种舌象扩大为种。清代张登将《伤寒观否心法》中的种舌象缩减为种。据舌辨证,以治伤寒。傅松元著《舌胎统志》,将舌苔的适用范围扩充至杂病。在分类上一改过去舌苔、舌质不分,仅以舌苔颜色分门之旧俗,而以舌色分门,分为枯白舌、淡白舌、淡红舌等八类。近世曹炳章著《辨舌指南》,书中集历代医家关于舌诊之论述及近世中西医对辨舌察病的研究和见解于一炉,共列彩图百余幅。

4.解析:肝火炽盛证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及火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名肝火上炎证、肝经实火证,简称肝火(热)证。表现:头晕胀痛,痛如刀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失眠,噩梦纷纭,或胁肋灼痛,吐血、组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5.解析:香加皮: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6.解析:水肿病日久不愈者常配合活血化瘀法,取血行水亦行之意,可加强利水消肿效果。

7.解析:腹痛之湿热壅滞证: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加减:(1)如腹痛剧烈,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者,改用大柴胡汤表里双解。(2)若小腹右侧疼痛,为肠痈病,可用大黄牡丹皮汤。(3)另外还可辨证选用厚朴三物汤、枳实导滞丸等。

8.解析:外感咳嗽之凉燥证: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治法: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代表方:杏苏散加减。

9.解析: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是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②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是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故选C。

答案:1-5BBADA,6-9CCAC

王老师:(







































石家庄治疗白癜风医院
石家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zz/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