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二

在复习中药二时,需要知道两点:

(1)不管单味药还是中成药,它的考试重点均在功效与主治病证上,在分考卷中超过了分;

(2)重点掌握单味药,第二、十七章,中成药第一章、这三章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在分考卷中分别占9分左右、8——10分、40——43分

复习建议

重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并且在全面复习各个章节的同时需要重点注意单味药第二、十七章,中成药第一章。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利用口诀、总结、联想等记忆方法进行学习,复习完每个章节后需做对应章节的习题进行巩固。对于中成药的学习,应该把单味药放下主导地位,单味药学习好了后面中成药学习就迎刃而解。

①打好中医药理论基础。

中药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所以学习之前对于《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中医诊断学基础、《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的第一章中药与方剂(中药药性理论,尤其是四气五味的作用),这三章讲的是中医药理论,是学习中药二的基础。

②熟悉药名,掌握药物共性。

中药二是按照相同功效分的章节,例如解表药物中的辛温解表药都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清热药的清热泻火药都具有清热泻火作用,对于某个药物属于哪个章节,这个一定要熟悉。

③熟记功效,注重药物的个性。

中药二考查的核心就是功效和主治,主治可以由功效联系记忆,熟记功效,也就解决了中药二的及格问题。在药物的功效主治上,有些药物的功效主治极具特点,这是考试考查的重点,例如“圣药”“要药”“良药”“佳品”“猛药”“通用药”,又比如药物尤为擅长的地方,像威灵仙消骨颤、土茯苓治梅毒、侧柏叶治脱发等等,又如中成药有很多专病专药,像抗癌平丸治疗消化道肿瘤,延痹颗粒治疗旭痹,当归苦参丸治疗粉刺酒鼓,消银颗粒治疗白疤。这些药物的个性特点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我们在课上都会给大家总结强调,以便大家更好掌握。

④复习时注意前后联系、归纳总结。

对于相同章节或不同章节的药物,功效主治相似的,需要我们前后联系,归纳总结对比记忆。

*同一章节的药物归纳总结,对比记忆。

*经典药对,如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桑叶与菊花,金银花与连翘,石膏与知母,半夏与陈皮,紫苑与款冬花等。

*名称相似的品种,单味中药像黄连与胡黄连,柴胡与银柴胡,刘寄奴与北刘寄奴,五加皮与香加皮,羌活与独活等;中成药像保济丸与保和丸,四君子丸与六君子丸,四逆散与四逆汤等。

*具有同一特殊功效的药物,例如安胎的药物、截疟的药物、解鱼蟹毒的药物、升阳的药物等,归纳总结,注意比较。

*同种药物的不同的炮制品,同种植物的不同的用药部位。如生地与熟地,生姜、干姜与炮姜,桑叶、桑枝、桑白皮与桑棋,竹叶、竹茹与天竺黄等。

⑤对于中成药的学习。

中成药的学习与单味药物关系十分密切,单味中药是基础。另外中成药的名称与中成药的功效主治联系十分密切,掌握中成药命名规律在中成药的学习中能够做到事半功倍。中成药的命名规律:

*以主药命名,功效主治与主药的功效主治关系密切:如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风寒表虚证)、荆防颗粒(解表散寒、中药二考查的核心就是功效和主治,主治可以由功效联系记忆,法风胜湿)、半夏天麻丸(健脾祛湿、化痰息风)、当归苦参丸(活血化瘀、清热燥湿)。

*以标明功效主治而命名:如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壮腰健肾丸(壮腰健肾,祛风活络)、表实感冒颗粒(主风寒表实证)、癌清片(主癃闭证)、乳癖消胶囊(主乳癖)、更年安片(主更年期综合征)等。

*以主药和功效而命名: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宁心)、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当归补血口服液(补气养血)。

*以寓意含蓄而命名:更衣丸(芦荟)、失笑散、舟车丸、道遥散、越鞠丸。

⑥制定计划,学练交替。

为提高学习效率,应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中药二药味数众多,而且知识点相似,容易混滑内容庞杂琐碎,记忆困难,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积累,利用好零星时间、空余时间,每日诵读几个药物,力争使所有的知识点能在大脑中形成印象,最好是学习教材内容与做习题交替进行。配合着学习计划,真正掌握药物的功效。

      ▼      

执业药师辅导学习,请认准我们玉根教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zz/5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