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荠菜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肾结核尿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高血压病,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乳糜尿,肠炎。主治痢疾、水肿、淋证、乳糜尿、吐血、衄血、便血、目赤肿痛等。 净肠草,净胱肠 小指月从山下的学堂归来,便唱着小调,看着沿途绿草,听着树上悦耳动听的鸟叫,阵阵凉风吹来,使这百年山道上格外舒畅。 他突然发现前面有个老阿婆,弯着腰提着篮子,在采一种药草。 小指月马上跑过去问,老婆婆,你采的这是什么呢? 老婆婆说,这是净肠草,我家小孙子昨天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我就给他采了一点吃吃就好多了,今天再采一次吃。 小指月把这净肠草拿在手中一瞧说,这不就是荠菜吗,我跟爷爷采过啊? 原来这荠菜,民间老百姓又叫净肠草,对于肠道不干净,拉肚子或有积滞,只要属于湿热毒浊的,它都可以把这些毒浊清出体外,起到通因通用治痢疾的效果。 小指月说,老婆婆,你还用这净肠草做什么? 这老婆婆说,以前我的眼睛经常绣花,搞得很干很痛,一熬夜眼睛就红肿,我的邻居告诉我,就用这净肠草的根捣烂,搅出汁来点在眼睛上,一点就好了,如果好不彻底,再用这净肠草煲些汤水来喝喝,很快就好了。 小指月说,这净肠草能治疗肝热目赤,看来是确实有效,为什么他善治疗肝热目赤呢? 小指月便开始用中医基础理论来思考这中药的效果,一味中药它能够起效,肯定离不开五脏六腑。 这净肠草最善于就是通降胱肠,它能通利膀胱,利水消肿,清除大肠浊毒,治疗痢疾,所以净肠草不单净肠道,它净的是胱肠二道。 这肝它开窍于目,肝又与大肠相别通,所以肝的浊火一方面要通过大肠来排,另外肝肾乙癸同源,肝的浊毒还可以通过膀胱来排,所以当胱肠通畅,肝经热火就不会烧伤眼目。 当肝经热火烧上眼目时,可以通过清利胱肠,使阳随阴降,阳热通过水谷之道撤出体外,恢复眼目清明。 想通这点后,小指月兴高采烈,想透一味药物在人体是如何作用的,就像解答一条疑难的数学题那样,令人快乐。所以小指月不单喜欢文学的优美,更喜欢数学理科的逻辑,通过推演,可以证明出很多道理,这样这些道理就能够立马化为实践,作用于临床,这样学医就越来越有趣,而且不用去死记硬背,一看到什么病症,治理的思路就出来了,也不用去苦思冥想用什么药物。 就比如碰到肝热目赤,知道肝开窍于目,要治目赤,必须懂得退肝热,肝热有两条途径退掉,一条是通过胆管下入肠中,通过肠腑撤出体外,另一条是通过三焦水道下入膀胱撤出体外。 所以顽固肝热目赤,如果一味荠菜搞不定,你问他大便排不畅快,那么你就可以加进大黄、枳壳之类通腑降浊之品,使邪气有个出路,走得更快。 如果大便排得还可以,就是小便热赤疼痛,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加强利水消肿之药,而选择泽泻、车前子之品,使水热下行,水道开通,那眼中的赤热之感就随之而消去了。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收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毛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年健 孙俩的中医故事()-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蝼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zy/5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31首中药基础歌诀,一定要背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