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营随笔到底需要几只眼,才能够看清楚中
导语 大国医研习营在众多媒体的聚光灯下,在众多中医师及广大中医爱好者下,隆重开营了!三天的时间,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当代与经典的对话。我们看到的是思想的交流与融合,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研习营结束了,与我而言,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而是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思考。 普通人“凡眼”看中医 我们普通中国人看任何一件事都是充满了中国式的矛盾,对待中医也是如此。当下,我们一旦生病或感到不舒服,医院,各种检查,B超、CT、血常规轮番上阵。直到拿到那张布满了上下箭头的检测单,啊哦,我可能需要用中医调理一下自己了,于是乎,各种所谓的养生方法,各种保健食品,绿豆,大蒜蜂拥而来! 再有甚者,多为重症危病患者,医院治疗,医院放弃,却又把中医看作自己生命延续的最后一根稻草,期望奇迹的出现。平时不拜佛,临时抱佛脚! 这真是我们的中医吗?难道他只是如此浅薄吗? 媒体人“冷眼”看中医 媒体要客观(针对主观而言,体现为对形容词副词的警惕和节制),媒体要均衡(体现为呈现争议双方的声音)。媒体的态度和立场,以评论而不是新闻来体现。评论的态度和立场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要强调事实真实、细节真实。这是媒体的基本守则。 中医圈里著名媒体人“油麻菜”—黄剑老师在“药匣子大国医研习营”中对我们说,他只是在记录中医,记录中医人,默默地记录着中医的每一面,记录着生存,记录着挣扎,记录着衰退,记录着消亡,记录着离去。不论他是老中医,不论它是老药铺,不做任何评论,冷眼看中医。 当下被广泛认同媒体基本都认为自己恪守了这些准则。我们也这样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但是抛开所谓原则,我们都是没有立场的吗?我们真的很冷吗? 从业者“青眼”看中医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有执业中医师48.3万人,其实他们只是大海中露出的一角冰山。更多的中医从业者像是未露出大海的冰山基座,不可估其数量。上到国医大师,名医大家,学者教授,下到跌打膏药,江湖游医,大家都是靠着这碗饭生存。我相信,所有人对中医充满热爱,青睐有加。再加上如今,国家推崇中国文化复兴,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扬!一时间,中医文化云兴霞蔚。各种“中医+”频频站在风口。 于是乎,中医火了,中医馆遍地开花!大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从业者腰杆硬了,中医像是情人眼里的西施,分外妖娆!但是中医真的是白璧无瑕吗?真的不需要改变吗? 研习营首单元活动结束了,大家满载而归!但我还有许多疑问,关于中医的看法,是管中窥豹,还是一叶障目?我用三只眼看到的中医是真正的中医吗?真正的中医能够是用三只眼,甚至是更多的眼能够看清楚的吗?我们如何看得清中医?期待下次研习营,期待解答! 典故:“青眼有加”出自魏晋时的阮籍。阮籍能做“青白眼”,青眼就是黑眼,两眼正视,眼球上黑的多,就是“青眼”;两眼斜视,眼球上白的多,就是“白眼”。阮籍对待不欢迎的人,就用白眼看他;对待欣赏的人,就用“青眼”。由于这个故事,后来就产生了垂青,青盼,青照这些词。人们常用“青眼有加”或者“青睐”来表示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 精彩推荐 张存悌:带你解读不一样的火神派核心! 南北加皮-北五加皮:香加皮 本草故事第25天 互联网媒体的焦点,研习营成为“中医界”网红! 声明: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匣课堂积极保护原创者版权。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寻常性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yf/1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练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直播课精华笔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