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小蓟大蓟
全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根状茎:肝炎。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肝炎,肾炎,乳腺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肿毒。 血热妄行,大小蓟 有个少年,每年到最热的夏天都会咳吐几次血,血色鲜红,脉势洪数,好几年都没有好,他倒是习以为常,可今年夏天非常热,他咳吐血有十余次,就有点慌了,赶紧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马上背出《药性赋》大小蓟除诸血之鲜。 老爷爷点点头说,血热妄行的出血,就可以凉血止血,而这大小蓟都能凉血止血。 小指月正准备开药,老爷爷说,直接到野外采,多得是,用新鲜的药止血凉血效果要比干品好。 然后小指月便带着这少年到野外山谷去,采着大小蓟,大蓟有的高达一米,喜欢生长在山谷,而小蓟比较矮,大都长到半米以下,喜欢生长在沟边,而且叶边还带刺,所以这小蓟在凉血止血的同时还能够消痈肿,散毒结。 这小伙子就用这大小蓟的根各50克,每天煮水当茶饮,一喝就不咳吐血了,连续喝了半个月,从此以后都没有再犯过咳吐血。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 一少年每年吐血,反复三四次,数年不愈。诊其脉,血热火盛,俾日用鲜小蓟根二两,煮汤数盅,当茶饮之,连饮二十余日,其病从此除根。 一少年素染花柳毒,服药治愈,惟频频咳嗽,服一切理嗽药皆不效。经西医验其血,谓仍有毒,其毒侵肺,是以作嗽。询方于愚,俾用鲜小蓟根两许,煮汤服之,服过两旬,其嗽遂愈。 舌头出血 有个妇人血压高,经常舌头会自动出血,每次出血都好几调羹,好像出完血后,又没有其他症状,都将近一年了,都习以为常,而且多方治疗,发现效果不理想,便打算放弃,可这个夏天非常热,她这舌头一出血,十几天都没有止住,搞得吃饭都不敢,赶紧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看了后说,这是舌衄,心开窍于舌,你这心脉洪数,血压高,借舌头来泄血,所以需要找一味药,既能够凉血止血,还能够有一定降压作用的。 小指月说,那小蓟正好。 老爷爷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卫生易简方》中提到,单用小蓟捣汁服用,可治九窍血热出血。而在《中药学讲义》里头有个现代研究报告,小蓟有较显著较持久的降压作用。它能够明显地通利小便,利尿通淋,减轻血脉的压力。 老爷爷点点头说,就用一味小蓟,鲜品煎汤饮。 这妇人吃了两天后,舌头就没有再出血了,再吃半个月,发现血压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原来对于血热妄行,舌红尿赤脉数的高血压患者,用这小蓟能够清热凉血,利尿降压,导热下行。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林锥指》曰,某年,一杨姓妇女,70余岁,患舌衄,舌上有小出血点,每流血辄盈碗不止,已半年,久治无效,专科治之,效亦不显,用小蓟根捣汁,饮之,服3个月后,血竟止。 小蓟治尿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 老爷爷说,虽然很多出血表现不同,如果都是血热亢盛,舌红尿赤脉数的,都可以用小蓟,而且大小蓟功用相似,也可以相须为用,不过大蓟解毒消痈疗疮之功要强些,小蓟利尿利胆降压功用更胜一筹,它可以让脏腑血热通过膀胱腑排出来。 有个病人,做完结石手术后,老是容易尿血,一旦吃些热气的食物,煎炸烧烤,或者稍微熬夜,小便就带血。 老爷爷说,你这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稍微吃些热气的东西,就容易血热妄行,动血出血。 于是给他用一味小蓟捣汁服用,尿血症状就消除了。 当然如果开汤方的话,直接给他开小蓟饮子,往往也是一剂知二剂愈,不过小蓟饮子药味多,不如这单味小蓟药专效宏,而且鲜品凉血止血之功更胜一筹。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圣惠方》曰,治热淋,俱用小蓟一味,生捣汁服。 大蓟疗痈毒 在春天的时候,爷爷经常让小指月到野外采大蓟,原来并不是采来做药,而是这大蓟本来是一种野菜,可以凉拌来吃。每年吃几次凉拌的大蓟,可以帮五脏六腑洗洗澡,让里面的痰热浊气没机会结成痈毒。 小指月说,这叫有病治病没病防病。 爷爷说,吃应季的野菜蔬菜可以养生,这叫食其时百骸理,所以春天常采大蓟、蒲公英,夏天采马齿苋,秋天吃点雪梨,冬天就吃萝卜大白菜。顺着节令吃蔬果,不容易得病。 有个小伙子是肺结核,治了半年多还经常咳嗽盗汗胸痛,人一直在消瘦。 老爷爷说,这肺部的那团阴影可以当成肺的痈块来治,既然脉细数,肺热盛,可以试试用新鲜的大蓟,因为大蓟本身就是治疗各类痈疮毒热的妙品。 这样这小伙子从春天吃到夏天,每天都去采大蓟,每次用克来煎水代茶饮,胸痛渐渐减轻,盗汗大为改善。再去检查,肺结核的病灶居然比以前缩小一半以上。 看到这效果,他马上信心大增。于是他把周围山里的大蓟都采光了,后来他就自己种。这样新鲜的吃完了,就到药店买干品,也有效果。又吃了两个多月,体重居然增加。再去拍片检查,肺里的病灶居然完全吸收钙化,随访一年都未曾复发。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闽东本草》记载,用新鲜大蓟,煎汤内服,可以解毒消痈,治肺痈。 《日华子本草》记载,用新鲜的大蓟叶子,研汁调服,可治肠痈。 更多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点击查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目录1,收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毛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千年健 孙俩的中医故事()-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薤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天仙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大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甘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九香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刀豆、柿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山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神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麦芽、谷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莱菔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内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鸡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南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jd/5825.html
- 上一篇文章: 分享香蕉皮还有这功用,不能再随手扔掉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练中药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