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及南五味子鉴别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5280377736018301&wfr=spider&for=pc写在前面 于市场上收集到三种性状略有差异的五味子,我们来对五味子做一个学习了解。 在临床应用中,南北五味子均统称为五味子,在处方用药上较为混乱。 古代本草考证《新修本草》记载:“其果实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 《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 高丽(今朝鲜半岛古代国家)出五味子,与今之东北产五味子相似,品质较高。 李时珍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 《本草蒙筌》记载:“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 医学古籍考证张仲景在其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次用到五味子。 并多次用干姜、细辛、五味子为基本组合治疗风寒、寒饮在肺之咳喘,取得了卓越的临床效果。 由此推断,张仲景临床应用的五味子很可能是南五味子,以取其温寒化饮、收敛止咳之功。 历版药典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首次收录了五味子, 并描述其功能为“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 但五味子药材来源仅有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nensis)。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 五味子的来源较前版增加了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 并将功效更改为“敛肺,滋肾,生津,止泻”。 后续几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收录了五味子来源植物:为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 但并未将两者严格区分,都作为中药五味子的药材来源。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首次将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作为2个品种分开收载。 分别称为“五味子”和“南五味子”。 但对两者功效描述却同为“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一直延续到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南北五味子的差异从性状特征看: 五味子,表面显红色、紫红色。 皱缩油润,果肉柔软。 南五味子,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 皱缩干瘪,果肉紧贴种子上。 从显微特征看: 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 南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垂周壁不呈连珠状增厚。 从有效成分看: 五味子特征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醇甲, 南五味子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酯甲。 版药典上的南北五味子01不同点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南五味子: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五味子:本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 南五味子:本品为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五味子酯甲(C30H32O9)不得少于0.20%。 02相同点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2~6g。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jd/10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沈绍功教授退苔腻四步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