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来路不正保健品多掺药
本报邀请药理学博士对市民在“忽悠大会”上买的四种保健品进行检测来路不正保健品多“掺药”“
随着市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保健品越来越受市民们的重视。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面对一些保健品商家喊出的“包治百病”的口号,无论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都拿保健品当“灵丹妙药”吃。
那么,保健品真的既能起到治疗作用又不伤身吗?
本期《生活显微镜》,我们请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副院长于磊博士,对几种保健品进行检测。实验步骤
1取样品适量,加有机溶剂超声提取30min。
2用微孔滤膜过滤,进行分析。
3观察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图谱异常峰值。实验结论
在热心读者送检的保健品中,除宣称延缓衰老的产品没有检出不明物质外,在减肥、增强免疫力并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的三种保健品中,都出现了非常规类药物。图1图2仪器显示,减肥(图1)和增强免疫力并缓解疲劳(图2)的保健品中,都有违禁成分四种保健品三种含“药”
家住让胡路区的李大爷经常参加各种养生讲座,买回来的各种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可以装好几个抽屉。记者随机在李大爷的“宝库”里选取了四种保健品,四种产品标注的功效分别是延缓衰老、排出身体毒素达到减肥效果、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于博士的方法是将四种保健品的样本放入到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里进行对比分析。这种仪器中,存储着各类保健品符合规定的成分表,如果用于对比的保健品含有不应出现的成分,那么仪器就会显示出明显的异常峰值。
于博士将四种保健品分别放入仪器检测,结果发现,除延缓衰老的保健品外,宣称可以减肥、增强免疫力并缓解
疲劳、改善睡眠质量的三种保健品中,图谱对比时均发现了不同峰值的药物,可以证明里面含有非法添加的药物。保健品禁用物名单
除了帮忙分析了四种保健品,于博士建议市民,不要给儿童吃保健品,因为孩子处在生长发育期,均衡的日常饮
食就可以保证营养和精力,若服用了加“药”的保健品,反倒有害。同时,于博士还给出了一些保健品中禁用物的名单: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以上多为中药,但不用于保健,添加在保健品中,可对身体造成伤害。保健品不能当药吃
于博士告诉记者,我国于年前后已取消“保健药品”,对于保健品的概念排除了治疗功效,目前的保健品只具有保健功能,批号为“国食健字”。由于保健食品标志的颜色为天蓝色图案,图标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样,所以通常称之为“小蓝帽”。保健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也就是说,保健品本质上仍是食品,只是它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可作为人体机理调节剂或营养补充剂使用。
与药品不同,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营养补充品;对生理机能异常的人来说,是一种调节生理机能、强化免疫功能的食品。与药品的以治疗为目的相比,保健食品更注重安全性,国家明文规定,食品中不能添加药物,而不法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后,就会生产“当日见效”的效果。
服用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甚至会危及生命。另外,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不具有治疗作用,市民不要相信保健食品的夸大宣传。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cf/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中药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 下一篇文章: 不同省区各适合种植什么药材国内常用药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