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中药与方剂之中药的性能下
年 11月15日 第1章中药与方剂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下) 五、归经(★☆☆)(一)含义 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脏象学说 指论述人体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和中药归经的理论基础。如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常导致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癫狂、痴呆、健忘、昏迷等症,分别选用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宁心安神)、朱砂(镇惊安神)、麝香(开窍醒神)等即可减轻或消除上述各症,就云其归心经。 2.经络学说 指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湿邪外客此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等等。 (三)确定依据 1.药物特性 每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可作为归经的依据,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 2.药物疗效 每种药物治病都有一定的范围,以此确定药物的归经十分准确。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 (四)表述方法 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常直接书为归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心包、三焦经等;或不提脏腑之名而用经络的阴阳属性表述,如入少阴、入太阴、入厥阴、入少阳、入太阳、入阳明;有时也将上述二法合并表述,如入少阴心经、入厥阴肝经等。 (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指导医生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而选择用药。如热证有肺热、肝热等不同,治肺热咳喘,即选归肺经而善清肺热的黄芩、桑白皮等;治肝热或肝火证,即选归肝经而善清肝火的龙胆草、夏枯草等。 (2)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如咳嗽痰喘,治疗时就不能只选用归肺经的药,若为肝火犯肺所致,常以归肺经能清肺化痰的海蛤粉与归肝经能清热凉肝的青黛同用,使肝肺两清,咳喘早愈;若兼脾虚者,又当以归肺经的止咳化痰药与归脾经的健脾药同用,使痰消咳喘早愈。 六、有毒与无毒(★★☆)(一)含义 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即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反映了其偏性对人体的两面性。 (二)“毒”的特性 物之能害人即为毒,这是狭义的毒,似指今之药物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二:一为药物的总称,一般药即是“毒”,“毒”即是药;二为药物的偏性,一般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广义的“毒”虽在表述上有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之分,而实际上却很难分割。从理论上说,凡药必有偏性,有偏性才可称其为药。故也有人据此将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概括为药物偏性的总称。也就是说,广义的“毒”是指药物偏性的总称。 (三)确定依据 确定药物的有毒无毒主要有以下三点。 1.是否含毒害成分 有毒药含毒害成分,如砒石含三氧化二砷、马钱子含番木鳖碱等;而无毒药则不含或虽含而量却甚微。 2.整体是否有毒 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毒害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害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 3.用量是否适当 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如苦杏仁等。 (四)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环境污染等的影响。 (五)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表1-7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因素 示例 品种混乱 有的地区将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导致中毒。 误服毒药 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 用量过大 有人过量服用人参或大面积涂敷斑蝥而致中毒死亡。 炮制失度 有人服用含有炮制失度的草乌制剂而致中毒。 剂型失宜 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 疗程过长 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的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配伍不当 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管理不善 调剂时,误将砒石当花蕊石等发给病人,造成中毒身亡。 辨证不准 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黄连,致使溏泄加重;虽为血虚,但兼便溏,仍投大剂当归,致使溏泄不已。 个体差异 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之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有个别病人服后引起过敏。 离经悖法 — (六)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阿虎医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cf/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考研大纲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 下一篇文章: 活血止痛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