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旧日风情北运河九十九道弯
咨询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22/4358927.html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发源地到出海口,穿越了各种复杂地貌,蜿蜒曲折、迂回百转,以“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而闻名于世,但历史上的北运河也有“九十九道弯”之说。我们先看一下民国六年(年)京兆尹公署内务科绘制的北运河香河段河道图: 民国六年(年)绘北运河香河段河道走向 图/香河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提供 从上图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北运河故道自通州方向迂曲东南流,从今杨洼闸西开始向东南拐弯,流至枳根城村北又拐向东,经高庄村西后斜向东北,经鲁家务村西北至桥上村南又拐向东,又经鲁家务村北至牛牧屯村南东南流,从郭辛庄西南又拐向鲁家务。然后自北向南经鲁家务东、陈辛庄东、孙家务东至曹店南侧,从曹店南又拐向西南至甘露寺,再经甘露寺迂曲向东南,经张庄南、起河屯(当年称齐河庄)西又拐向西南,经茅草店北、红庙北、红庙西流向东南,从土门楼西向南流去。再看一下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人绘制的香河县地图:清光绪二十年(年)日本人绘制的北运河香河段河道走向 图/香河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提供 通过以上两张图对比可以看出: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年间,北运河香河段的河道走向有很大变化,主要是高庄至鲁家务段和甘露寺至起河屯段。但第二张日本人绘制的地图误差比较大。以上两张图所绘运河故道当为元代以来香河段运河的大致走向,也就是历史上漕船进京的必经之路。可以看出仅香河段运河就有十几处大的弯环,其中从陈辛庄到高庄直线距离不过一里多地,漕船若从南往北来,要想从陈辛庄东至高庄西必须要“三望鲁家务”才能到达,即从东向西望一次,从北向南望一次,从西向东望一次。反之,若要沿北运河南行,至香河高庄段,也必须“三望鲁家务”后才能前往河西务方向。正如一首童谣所唱:高家庄,好大的船,康熙皇帝下江南。左一拐,右三顾,半天儿没过鲁家务……年裁弯取直后香河段运河走向(现状)制图/雪禅文化 黄河的蛇曲弯环大多是天然冲刷而成的,那么北运河上的这些弯环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有两个:一是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燕山以南的倾斜平原,会使天然河道呈蛇曲状;第二就是古人特意而为的结果。我们知道,北运河是古代漕粮进京的重要通道,但北运河“杨村以北,势若建瓴,底多淤沙。夏秋水涨苦潦,冬春水微苦涩,冲溃徙改,颇与黄河同”(《明史·河渠志》)。北运河、南运河地势剖面图 来源/国家博物馆“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明代治河名臣刘天和在其所著《问水集》中亦说:“运河数千里,惟白河堤防大坏,历观河底、两岸,率皆淤沙,以故易于冲决迁改,与中州黄河略同。”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白河(今北运河)从通州至杨村段地势陡峻、落差极大,汛期河水暴涨,加之河底多为白沙,河堤系用沙土筑成,以致堤岸易于冲决,跟黄河一样经常泛滥成灾。所以历代朝廷为了“济运护槽”,不断地对北运河进行治理,探索、尝试各种办法来保证北运河水源充足和运道安全,除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疏浚挖浅、加固堤防等措施外,还实践出了一种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舍近求远,因势利导,加大河道弯曲半径,延长河道长度,使河道形成“九曲十八弯”,从而达到降低河床坡度、调整水位落差、滞缓水流速度的目的,即所谓的“三弯抵一闸”。沧州大运河“Ω湾”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三弯抵一闸”,也作“三湾当一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谚语。说的就是弯曲的地方对水流有缓冲作用,三道水湾能当一道闸门(湾:水流经过的拐弯处)。其实不光在北运河,在京杭大运河的多处河段都有“九十九道弯”或“九曲十八弯”之人工杰作。如南运河的沧州段,就有弯道多个,难怪乾隆年间的蒲州同知、山东人孙谔过沧州时都绕得晕头转向,留下《夜过沧州》诗一首: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近远,一船明月过沧州。诗的意思是:船走了很长很长时间,到了夜半明月高悬,还不知道走到哪里,实际船还在沧州呢。扬州运河三湾图片/图虫创意 另外大运河德州段也是利用“三弯抵一闸”的原理,人工做出了87道弯(德州四女寺枢纽-沧州谢家坝段),形成了“九望德州”的独特景观。还有明万历二十五年(年),扬州知府郭光复为解决扬州城南二里桥河段水位落差大、泥沙淤积、行船不畅的难题,舍直改弯而开挖的S形的“扬州三湾”更是“三弯抵一闸”技术利用的杰出之作。化直为弯、截直使曲、利用河道的弯曲来代替闸的作用,可以说是大运河水利史上的一大创举,彰显着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规律灵活运用的聪明智慧和卓越创造力。香河运河如意湾摄影/程序 北运河香河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自古就堪称“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年,开挖治理了通县桥上村至香河五百户公社南双街20.38公里的北运河主河道,其中对牛牧屯引河口到青龙湾减河口13.2公里河道裁弯取直,形成了今天的河道形态。从空中往下看,现在香河段的河道形状恰如一柄吉祥的如意,上接北京市通州区,下连天津市武清区,是京杭大运河最具辨识度的河段之一。— END— 文章原创|王爱民 图片编辑、制作|雪禅文化 头图摄影|图虫创意 封图摄影|程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自图片网站图片和署名图片均受版权保护,请谨慎转载 本文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zz/105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味不被重视的中药,与调味品为伍,善于温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