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宣痹活血、健脾化痰法治愈心房纤颤一例

傅某,男,60岁。

初诊∶年9月23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气短,胸问,食思不振,眠卧不宁。有冠心病史5年。自年3月始阵发心房纤颤,至同年7月房颤持续。曾多次口服奎尼工,量为0.4~1g/d,但房颤始终未能控制。

诊查∶体胖,舌质稍暗,舌苔白腻;脉来沉细,三五不调。

辨证∶胸痹,痰瘀闭阻。

治法∶宣痹通阳,活血通络,健脾化痰。

处方∶瓜萎15g丹参30g丝瓜络12g苦参15g生龙牡各24g首乌藤24g桑寄生15g山楂15g陈皮9g佛手9g白芷15g五灵脂15g功劳叶12g苡仁18g佩兰12g云茯苓15g灯心草1.5g,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9月30日。房颤止已2天,胸闷痛及心悸诸症均明显减轻,奎尼丁从服汤剂时即自减为0.2g/d。舌质稍暗,舌苔腻大减,脉细弦而规整。因患者急于工作,无暇煎服汤剂,故以上方5剂研末炼蜜为丸,9g重,每日早、晚各服1粒。

服丸药后则停用奎尼丁,以后房颤未再发作。

患者素有痰湿,加之年事渐高,阳气不足而致痰湿瘀阻络脉,致脉来三五不调,虽用奎尼丁亦疗效欠佳。然本方在辨证基础上,标本兼顾,即以心阳不足、痰瘀闭阻之冠心病为本,脉来三五不调之房颤为标。在应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药为主的基础上,加用治标之药苦参。苦参对快速型心律失常很有显效,且较西药奎尼丁副作用少。如此,虽病人痼疾之本非三五剂药能除,但其标证得以很快解决,故使原有的心悸短气、胸闷痛等症候顿减,再以丸药调理,以缓图其本。

八、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纠正心律失常一例

张某,女,33岁。

初诊∶年3月19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胸闷,心烦失眠,心律不整已年余。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症。

诊查∶体略胖,面色晦暗,舌质红,舌苔灰润,脉弦而结。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

辨证∶胆虚痰热上扰。

治法∶清痰热,和胃。

处方∶清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竹茹9g枳实6g甘草3g,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3月24日。药后食欲改善,仍心悸不眠。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而结。

处方∶北五加皮3g苦参15g丹参20g黄芪15g陈皮9g,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三诊∶3月29日。症大减,脉律已转规整,仍有时胸闷,夜眠多梦。舌质较前淡。脉弦而规整,每分钟70次。

上方加瓜萎15g、合欢花12g。6剂,继服。

四诊∶4月4日。自3月28日以来,脉律一直规整,无特殊不适。惟昨夜医生抢救同室危重病人,故一夜未眠,心律不齐又现。脉弦而结。

前方加苦参至24g。3剂续服。

五诊∶4月8日。心律转规整,但仍时有惊惧,出冷汗。

处方∶仍用初诊之温胆汤加苦参15g、丹参15g。续服6剂。至4月中旬,诸症皆减,以4月8日方带药5剂出院。

如何对待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向来是中西医结合的难点之一。本病例开始从辨证出发,用温胆汤治疗心律失常却没有显效。自二诊起重用基于辨病之药,即能强心、纠正心律不齐的北五加皮(杠柳皮)和苦参,并配以黄芪、丹参补气养血活血。这是由于考虑到患者由室间隔缺损而频发早搏且在夜间加重,与左心室负荷加重有关,亦可能有潜在的心功能不全。故本方应用起来得心应手,疗效显著。待第二次病情反复心律不齐纠正后出现惊恐等症状,则又需用温胆汤加味治疗,不但能使病证除,并能使恢复正常的心律得以巩固。对本例的辨病与辨证结合;体现了中医辨证的灵活性,以及治标治本的有机结合,更便于发挥中西医两者的特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zy/1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