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杯作品展优秀奖玉米糊糊
北京看手足癣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深耕杯“时间的故事”征文大赛 优秀奖作品展示 《玉米糊糊》 作者简介 李汶怿,级广告学学生。 作品展示 《玉米糊糊》 玉兰又回娘家了。 玉兰今年三十岁,高中毕业,在县城有一家自己的服装店,她为人热心诚实,童叟无欺,生意也是蒸蒸日上。玉兰的丈夫阿良是工地的包工头,为人憨厚老实,小两口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小日过得似油和面,很是滋润。玉兰每隔两天就要回趟娘家,村子里的人都说她闲话,可阿良却很是支持和理解。 玉兰八十二岁的娘家在乡下,离县城几十里地,爹五年前脑血栓突发去世了,只剩下娘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料理完爹的丧事后,玉兰和阿良怕娘孤单,多次想把娘接到城里和自己同住,可是娘不肯,娘说爹住过的地方就是她的家,她哪也不去,更何况玉兰每两天就回去看看她,她不孤单。小两口拗不过,有几次车都开到家门口了,娘也不肯跟他们进城,他们只好由着娘独居。 玉兰三天两头往娘家跑,不仅是怕娘孤独,还有另一个原因。 时光倒退到三十年前的中午。 玉兰的爹像往常一样忙完了农活扛着锄头回家,仲夏的正午日头格外的刺眼,也格外的毒,热的母鸡躲在鸡窝里不肯出门觅食,野狗趴在树荫下无力地吐着舌头,路边玉兰树的叶子都被烤得打了卷,地里都干裂了。玉兰爹一边往家赶一边不停地用衣襟擦汗,他只想快点回去喝口自家井里的凉水,刚打上来的深井水像冰块一样,喝一口透心的凉,夏天再热都不怕。想到这,玉兰爹加快了脚步,走着走着,他忽然听到了婴儿的哭声,声音很弱很弱,但在正午空无一人的街上却很清楚,他循着哭声找去,看到村口大玉兰树下放着一个提篮,篮子里有个小包袱,玉兰爹走近一看:是个女婴!女婴长得很小却很秀气,只是脸色惨白,不知是被暑气热的还是饿的,玉兰爹见了很是心疼,就把女婴抱了起来,有趣的是,他一抱孩子就不哭了,还对着他笑,玉兰爹觉得这个女娃娃和他很投缘,看情况是个弃婴就抱回了家。 走了一会,他停下了脚步,犯了愁:自己五十四了,老伴也五十二了,两个人一辈子无儿无女,身体不好,就靠两亩薄田度日,可连年的天灾让他们入不敷出,自己都只能勉强果腹,又怎么能养孩子呢?想到这,他觉得还是把孩子放回原处的好,万一她家里人反悔过来接她了呢?可当他把孩子放回远处时,孩子哭了,哭声依旧很弱很弱,玉兰爹一抱她就笑,放下就哭,就这样抱回家再放回原处,重复了几次,玉兰爹就决定把孩子抱回去抚养。 玉兰的娘在家里老早就做好了饭,却一直不见老伴回来,担心老伴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决定去地里看看,她刚要出门,就看见老伴捧着什么回来了——玉兰娘有眼疾,家里穷没钱医治就一直拖着。玉兰爹进门后她才看清是个女娃娃。 “老伴,这是谁家孩子啊?”玉兰娘惊奇地问。 “捡的”玉兰爹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淡淡地回答。 “什么,在哪捡的?你快给人送回去,万一人家父母来找了呢?” “不送了,是个弃婴,没人要。” “难道要我们养她?” “不然哩。” 看着老伴不可思议的面孔,玉兰爹把捡孩子和放孩子的经过如实地告诉了老伴,老伴听了有些心疼,可是收成不好,家里突然多了张嘴,可怎么办啊? “俺知道你可怜这个女娃娃,她也长得这么可人,俺也喜欢,可是老伴啊,咱庄稼人靠天吃饭,这连年的天灾咱家的收成只够咱老两口吃个半饱,家里又没个别的收入,平日里村里的红白喜事咱都不敢去,这怎么能养孩子呢!” “不养咋办?放村口让她等死啊。” “瞧你这话说的,俺又没这么恶毒。俺是觉得咱养不了她,何况又是个女娃娃。” “女娃咋哩,这娃娃和俺有缘,俺放了那么多次都没放下,她就是注定要到咱家的,更何况饥馑年月才会丢孩子,咱要是不养她,那这孩子就真的。。。”说到这,老汉低下了头,眼里似乎有什么在打转。 不知女娃娃是不是听懂了,在老两口为难的时候她突然哭了,只是哭的声音依旧很微弱,玉兰娘听到哭声心软了,连忙抱着孩子哄她,她心想:这孩子确实可怜,要是我再不要她,那她可怎么活啊,既然进了家门,那就是一家人了。 “不哭哭,哦哦,不哭哦,娘在这呢,娘疼你。”玉兰娘心疼地哄着女婴,自己也掉下了眼泪。 “什么,你说啥?”听到老伴这么说,玉兰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同意养娃娃了?” 玉兰娘没说什么,她看的出孩子饿了很多天,连忙把玉米糊糊喂给孩子,孩子吃了糊糊就沉沉地睡去了。看着熟睡的孩子,玉兰娘笑了,她觉得自己一辈子无儿无女,或许就是在等这个孩子。她戳了戳正在看着孩子傻笑的老伴,问到:“你说咱给她取个什么名字好?” “妮儿” “这算什么名字?” “那你说叫啥。” “要俺说,既然是在玉兰树下捡的,那就叫玉兰吧,这孩子以后肯定比玉兰花还好看。” “玉——兰,嘿嘿,好听,还是俺老婆会取名。”玉兰爹一字一字地叫着,这一刻,他觉得闺女的名字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名字,谁都比不了。 既然决定了养孩子,老两口就开始为生计忙活,两亩薄田养活不了孩子,农忙时老汉就在家里务农,农闲了老汉就去帮人家上梁建房,换点口粮。玉兰娘没奶水,家里又穷,只有玉米糊糊可以给孩子喝,可玉米糊糊营养不够,玉兰天生就弱,再加上被抛弃遭了很多罪,身体更弱了,尽管玉兰娘一顿饭都没饿着小玉兰,可孩子依旧体弱。襁褓中的小玉兰脸色蜡黄,爹娘看了很是心疼。这夜里,小玉兰睡着后,玉兰爹一边看着女儿的襁褓一边和老伴说:“她娘啊,俺想和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 “玉兰这孩子到咱家虽然还没挨过饿,可是孩子脸色始终不好,而且以后难保不会挨饿,俺想进城去打工挣点钱买头羊。” “什么?你要进城!他爹啊,俺知道你疼闺女,可是你都五十多了,腰又不好,怎么能打工呢?咱在家好好种地,闲了给村里人帮个忙换点粮就行了。”玉兰娘听了很是焦急,她虽然也疼闺女,可她更担心老伴的身体,老伴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倒下了,一家人就没法活了。 “俺和隔壁二柱一块去,没事的。” “那也不行,你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你让俺们娘俩怎么办。” “二柱你还不放心啊,小伙子多实诚,俺去了挣够买奶羊的钱就回来,不会有事的。” “这样的话。。。” “那俺就去了哈,后天就进城。”没等老伴说完,玉兰爹就急忙打断了她。 玉兰娘看了眼孩子,又叹了口气,只好去给老伴准备进城的东西。担心老伴进城受苦,玉兰娘连夜纳了几双厚底鞋,还准备了几个菜团子和煎饼,玉兰娘还想烙几个玉米饼让老伴带上,可看了看快见底的布袋,犹豫了,玉兰爹忙说:“够了够了,我就是进城打工,听二柱说工地上管饭呢,这些玉米面你就打成糊糊给闺女吧,不用记挂我。” 玉兰爹进城了。不识字的他跟着隔壁青年二柱子一起,做过很多活,在工地给人家打过地基,打扫过大街,抹过大白,也给居民区干过家政,玉兰爹一把年纪了还要爬很高的楼梯,常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他一想到妻儿就浑身干劲,咬着牙坚持。老汉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拿到工资的时候,他平日里只吃窝窝头喝自来水,老汉在城里呆了很久,终于攒够了钱,他揉了揉疼痛的腰,开心地到了集市。 玉兰爹回家时,玉兰已经会跑了,自从丈夫走后,玉兰娘天天傍晚抱着玉兰在村口等,每天都是欣喜地去,失望地回来,盼啊盼,盼到来年秋收了,盼到玉兰会走了,终于把老伴盼回来了。不过,可不是玉兰爹自己回来的,他还带了奶羊。 “她爹啊,你可算回来了,玉兰,快,叫爹。” “爹——”玉兰刚学说话,口齿还不清楚。 “诶——”老汉听了这一声含糊不清的“爹”,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开心地抱着闺女,赶着羊回家了。 到家后,老汉迫不及待地给闺女喝羊奶,可奇怪的是无论他怎么哄,闺女就是不喝,饿了也只管娘要玉米糊糊,老汉觉得可能是闺女没喝过羊奶喝不惯,于是日日都喂她,可两个多月了,闺女就喝进去了一口,玉米糊糊倒是喝得很香,老汉无奈,只能把羊奶卖给邻居。 玉兰家的日子清苦却也能勉强果腹。转眼间,玉兰八岁了,的确比花还好看,可就在她十岁这年,村子遭遇了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子中有能力的村民都带着家人外出谋生了,就剩下了老弱病残。玉兰爹还想再进城,可是他早已六十多了,加上这些年的劳累,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尤其是阴雨天气他的腰伤总是让他疼得下不了炕,更别说外出谋生了。家里的粮食很快就要吃完了,为了让女儿多吃口饭,老两口总是为女儿熬好玉米糊糊后就找借口出门,去山上挖野菜,晚上女儿睡着后他们就吃清水煮野菜。小玉兰虽然年纪小,却很懂事,她知道家里穷,爹娘吃野菜的事,小玉兰每次都只喝半碗糊糊,然后谎称自己饱了就去院子里干活了。爹娘也知道小玉兰没吃饱,每次都劝她再多吃点,家里还有粮食,可女儿无论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多吃,爹娘无奈只好把糊糊留到下顿给闺女吃。 挨饿的苦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玉兰十岁了,邻村办了个学校,玉兰想去念书。玉兰爹虽然年过花甲,但也不是个老顽固,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不识字吃了很多亏,女儿只有念书将来才能不挨饿,他和老伴商量决定送女儿去念书。可是,在那个年代念书是要向学校交粮食的,如果玉兰不念书,家里的收成可以让全家人勉强吃个饱饭,可要是交了学费,一家人就又得挨饿了。夜里,玉兰睡了,老汉和老伴商量学费的事,老伴说: “就算挨饿也要让妮儿去念书,咱俩不识字吃了很多亏了,不能叫妮儿走咱的老路,不就是挨饿嘛,荒年都过来了,还怕啥。” “她娘啊,我还怕你担心粮食后悔让妮儿去念书,没想到你和我想的一样。”听了老伴的话,老汉感动地直掉眼泪。 一旁的玉兰被爹娘的谈话吵醒了,爹娘说的话她都听见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 就这样,为了让孩子念书,老两口又过上了苦日子,依旧是把玉米糊糊给玉兰喝,自己去挖野菜,而小玉兰也很争气,门门功课都考第一,小升初以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全县最好的初中。校长听了她的家境后不仅免除了她的全部学费,还为她申请了补助,玉兰家里的情况好多了,可日子依旧清苦。后来,玉兰又以全县第一的名次考进了城里的高中,那之后就是一个月回家一次了。有时候老两口实在是想孩子,就徒步几十里带着衣食去看孩子,再徒步走回去,玉兰爹腰疼的时候,玉兰娘就自己去看孩子,玉兰心里暗暗发誓定要报答爹娘。 玉兰高中了,爹娘一直都以为她不知道自己是捡来的,其实,玉兰六岁那年就知道自己是弃婴了。那时候玉兰自己在村口玩,等爹爹下地回来,村里的一个多事的妇人和她说她是捡来的,玉兰不信,说爹娘对自己很好,妇人骗她,那妇人却说:“不信的话,等晚上你装睡偷听你爹娘说话,你就知道了。”小玉兰半信半疑,到了晚上,她假装睡着,果然听到了爹娘的对话: “她爹,玉兰六岁了,咱们年岁也大了,要不要给孩子找个好人家,我真怕有一天咱俩突然走了,剩她自己。。。”玉兰娘担心地问老伴。 “送?往哪送?当初捡回来就没打算再送走,咱们既然把她抱回来了,那就一定能养活了,再说了,送走,你舍得吗?” “都养了这么多年了,哪能舍得啊。”玉兰娘心疼地摸着闺女的头。 “舍不得就不送,咱俩艰苦点,一定能把孩子养大。” 听了爹娘的话,小玉兰才相信自己真的是捡回来的,她想到爹娘对自己的好,决定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 后来,玉兰没考上大学,留在了县城,她当过打工妹,也干过洗碗工,发过传单,也做过推销,在城里省吃俭用,从来都不买新衣服,攒的钱都带回了家里,父母越来越老了,家里的条件却一点点变好。 玉兰二十二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阿良,两个人性格相同,都很老实,玉兰觉得阿良踏实可靠,阿良觉得玉兰会过日子,两个人就在一起了。和他们想的一样,婚后阿良努力工作,对玉兰也很好,玉兰告诉了阿良自己的身世,阿良表示会和她一起孝顺岳父母,玉兰很感动。后来小两口用积蓄开了个服装店,生意蒸蒸日上,玉兰每两天就回趟乡下看望父母,还给爹娘翻新了房子,村里人人看了都直夸老两口有福,爹娘也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每次回去,爹娘都会熬玉米糊糊,他们知道这是闺女最爱喝的,饥馑年月,全靠它养活了闺女,玉兰也没忘本,依旧觉得娘熬的玉米糊糊才是世上最好喝的食物。 编辑:李慧宇 图源:网络 监制:尹欣 长安大学中文系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yf/7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验配方首
- 下一篇文章: 作为民勤人,你敢说自己没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