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513/4387781.html

连日来各地区的银行业年经营数据及信用风险数据相继披露,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盘点发现,整体来看,目前12个地区银行业公布数据仅两地不良率同比有上升,资产质量较上年有所改善。

“区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力度、银行机构对自身不良资产的核销与处置等都有关系。”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

具体来看,区域不良率“北高南低”态势延续,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口径认定趋严,给部分银行尤其是环渤海地区、河南省、江西省及黑龙江省部分银行带来较大的不良资产核销压力;不少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集中处置不良,也带来部分地区不良贷款率反弹上升。

同时,不良贷款口径认定趋严也带来区域银行业净利增速分化,江苏、广东等地净利增速环比放缓,这之中尤其是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水平较高、业绩承压。

从各地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看,多地资产规模增速放缓,银行同业资产和表外业务规模较上年持续下降,在监管倡导下,更多资金支援实体经济和民营小微。

展望年,华东地区某上市城商行高管仍然看好随着资产质量夯实、银行业向上发展,“随着大数据系统改进、社会征信水平大幅完善,恶意逃废债的机会成本和条件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情况、债券违约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可穿透,都会反向推动银行业完善提高风险控制管理水平。”

区域不良贷款率“北高南低”

截至目前,12个省份和直辖市已公布区域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来自北京市不良贷款率0.34%、其次是上海0.78%,而这之中最高的吉林省不良率高达4.28%,其它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的山西、黑龙江、青岛依次是3.04%、2.2%和1.87%,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水平,不良贷款率“北高南低”之势明显。

尽管同比上年,东北、西部、环渤海区域银行业不良率已均持平或有所下滑,比如山西省银行业连续两年不良“双降”,去年不良率3.04%、比上年下降了0.47个百分点;但放在全国来看仍处于高位。

“仅静态地以某一个时期不良率判断区域银行资产质量未必全面,但中西部、华北等地的产业结构中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占比相对较高,不良率确实相对会较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

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环保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作为地区经济“晴雨表”之一,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加大。比如东北地区,吉林省至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亿元,不良率4.28%,与年末的4.31%有所下滑。黑龙江不良贷款率3.24%,比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辽宁省金融办披露数据,去年8月末全省不良率为4.86%。

《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将该省年信贷资产质量有所降低的原因归因于受区域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质量向下迁徙;辽宁省银监部门在年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单体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对整个辽宁地区企业的信用带来很大冲击,辽宁省金融办去年8月末公开提及省内农信社等不良率高、资本充足率低以及经营困难等。

不过整体来看,银行业去年资产质量较上年有所改善,同时,仔细观察数据,会发现有两大变化值得注意:一是,华东部分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的不良率同比略升;二是,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以上认定口径的监管新政推进,带来各地区银行业不良率分化,部分省份不良率有所反弹。

不良认定趋严,部分区域不良率反弹

首先来看,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不良率水平尽管相比较高,但同比均有下滑或持平;相比之下,江苏、上海等地不良率维持较低水平1.21%和0.78%。具体来看,江苏地区不良贷款余额.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亿元;不良贷款率1.21%,比上年末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上海银保监局数据,截至年末,不良贷款率0.78%,较上年末增加0.21个百分点。

可以注意到,江苏、上海两地产业结构中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小微民营企业主体占比较高,“东南沿海区域经济结构有所不同,在高层倡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区域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支持民营小微,另一方面要坚持去杠杠、调整信贷结构、有序退出,肯定也会发生对不良贷款的风险控制。”温彬评价称。

另外一个原因,一位华东上市城商行高管告诉记者,是“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的认定口径趋严。”此前,证券时报记者也曾报道,监管要求各地银行年6末之前必须将90天以上逾期划为不良,不得再划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yf/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