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

从年6月17日开始,在国内生产的化妆品及进口的化妆品必须有全成分标注,这个姗姗来迟的法规终于在在国内得以实施,使得消费者能有更多的知情权。然而,包装上那些化学名称,对很多消费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因为这些名称,不是日常的俗称,而是以标准的INCI名称来标志,消费者看到后会一头雾水,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可能不能准确说出其功效。因为结构决定功能——结构的细微变化,功能就可能完全不同。尤其是一些天然有机物,结构复杂,仅看结构和官能团,并不容易准确把握其功效特征。

很多一线品牌如雅诗兰黛或者迪奥等,它的包装盒的6个面中,往往1个面整面都是成分,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面对这些成分,消费者看得懂名字,却未必看得懂功效。哪些成分是对皮肤有益的?哪些成分是针对我目前的症状的?比如我需要美白,里面含有VC是否可以改善我的黄皮肤?用完一瓶是否可以改善我面部的黄气?它的添加量够吗?性价比高吗?就好比炖一只鸡是鸡汤,炖一只鸡爪也是鸡汤,成分都写的是“鸡汤”但营养却天差地别。哪些是对皮肤无益但又是不得不添加的?比如香精防腐剂色素乳化剂等;哪些成分对人体有用但是超过一定量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比如一些防晒剂等;哪些成分是绝对禁止添加在化妆品配方里的?比如一些重金属,激素等。

年11月,经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是结合行业发展和科学认识的提高,对原卫生部印发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年版)的一次修订,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颁布,自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在这本技术规范里,删减了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种原料后,收录了种已使用的、从目前科技水平看对人体安全的化妆品原料。

在这本技术规范(版),共分八章,第一章是概述,包括术语,定义,通用要求等。第二章为化妆品禁用限用组分要求,包括项禁用成分和47项限用组分要求。

禁用组分分为表一和表二。

表一包含了种,举例如下:抗生素类,汞铅砷镉锂钕铷锆铊碲铍锑等52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类,保泰松,维生素K1,槟榔碱,一些标号的着色剂,铃兰毒甙,库美香豆素,双香豆素,短杆菌素,克啉菌,放线菌酮,巴豆醛,燕麦敌,二噁烷,具有雄激素效应的物质,雌激素类,孕激素类,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类(皮质类固醇),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及其盐类,酮康唑,甲硝唑,牛源性物质,羊源性物质,人类药用的疫苗、毒素或血清,丁二烯含量大于0.1%的来自催化裂解的石油产品,放射性物质,吡硫鎓钠等。

表二包括了98种禁用植、动物组分,如:加拿大大麻(夹竹桃麻,大麻叶罗布麻),白芷,槟榔,蟾酥,长春花,秋水仙,野百合(农吉利),铃兰,麻黄科麻黄属植物,无花果叶净油,含羞草,夹竹桃,半夏,北五加皮,万年青,一叶萩,苦参实,白附子,马鞭草油等。

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要受消费者和主管部门双重监督,如果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或者主管部门在巡查组抽检中发现含有禁用组分,就会立即查封产品,曝光相关企业,通知企业召回问题产品,并且处以罚款,严重的,可能会吊销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比如前几年某品牌铺天盖地的美白霜,被消费者投诉,后被检测含有的激素,就属于故意添加。也有些产品非故意添加,而是来源于天然或者合成原料中的杂质,来源于包装材料或者产品的生产或者储存等过程。

比如某品牌的洗发水被查出含有二噁烷,其实是一个洗发水的主要原料AES里含有的杂质,但是AES厂家自己也控制不了二噁烷,因为这个杂质是AES生产厂的上游供应商所供的原料AEO3里所含有的。对于这样的情况,企业看起来很冤枉,其实,一个企业,对上游原料的品质也要进行检测,因为二噁烷不可避免但也有个含量问题,德国汉高和法国罗地亚的AES,就可以把二噁烷的含量降到很低,只是进口的原料单价会贵一些。企业一定要在追求高品质的前提下降低采购价,不能为了低采购价格而忽略了品质。

表三列出了47种化妆品限用组分。限用组分,又分为几种情况:1,限使用范围,如某组分只能用于洗涤而不能用于护肤类,如过氧化锶,只能用于淋洗类发用产品,且添加量不能超过4.5%;2,既能用于驻留类产品也可以用于淋洗类产品,如水杨酸,且规定,在驻留类产品和淋洗类护肤产品里添加量不能大于2%,在淋洗类发用产品里不能大于3%。

总结来说,就是能用于发类产品的不一定可以用于沐浴类产品,能用于沐浴类产品的,不一定可以用于护肤类产品;而且,如果一个限用成分,基本上在护肤类产品的添加上限要低于在沐浴类产品的添加上限,在沐浴类产品的添加上限低于在发用产品里的添加上限。

为什么是这样的规律?原因是:皮肤的耐受性低于毛发,因为毛发不含血管和神经组织,最多就是干涩,而皮肤不同,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比较容易对外界的刺激发生反应,导致过敏或者溃烂。所以,在皮肤上停留越久的产品,对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越高,如果一个成分对皮肤有潜在危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添加或者尽量少去添加。

在版可以使用的化妆品成分目录有种,其中包含种植物类成分,51种准用的防腐剂,27项准用的防晒剂,种准用的着色剂,75种准用的染发剂。这些成分,除了(神经)鞘脂类、(日用)香精是类别来划分,其余绝大多数是单体成分。

每种成分,在市场上有众多厂家,每个厂家的标准也有区别,比如,品牌不同,价格可能差异很大,同样的成分,活性含量有不同,比方光甘草定,由于价格昂贵,市场上有90%含量和40%含量,有黄色和脱成无色两种等。比如酒精,有70%含量的,有95%含量的,还有99%含量的,除了主要物质含量,还有杂志含量的差异,杂质含量越低,工艺成本越高,价格越贵等。

所以,市场上实际的单体数量,是远远超过种的。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市场上的原料,越来越倾向于复配。一款活性物,可能含有3种甚至7种植物提取液。甚至复配的乳化剂都是越来越普遍了。所以实际上市场上的原料,几乎几十万种之多。

无论市场上同样INCI名字的原料种类再多,在化妆品标签上,还是以同样的单体的形式出现。不过,在药监备案系统里,每种原料要按照复合的比例大小来罗列。在标签的大的顺序上,按照成分添加量大小的顺序倒序排列,举例来讲,甘油添加量8%,AES(浓度70%)添加量10%,看起来似乎AES要排在甘油前面,但由于AES含量是7%,所以它应该排在甘油的后面。

也就是说,排在前面的原料,添加量越大,越后面的原料,添加量越小。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水,乳液,精华或者霜,往往看到第一个是去离子水,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如果你发现排列的顺序的第一个不是水时,它可能就是一个特别的产品了,比方可能是卸妆油,婴儿润肤油,全油按摩膏,或者水量小于其他成分含量的产品了,比如倩碧的爽肤水,第一个就是变性酒精。

化妆品全成分有很多秘密,有很多或明或暗的规则,在接下来的篇章里,会一一道来,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yf/10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