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里的中国上海庄源大绿豆烧及开甏酒
上海市东大名路从外虹桥溧阳路开始向东穿过旅顺路、醴陵路、商邱路到永定路,再拐过到东长治路向西至中虹桥一带,八十年代之前这里一直被称做“庄源大”,人们搞不清这里有几条马路,几个居委,几家店铺,但一提起“庄源大”,住在这里的人们对这里的一切都会那么津津乐道的,并感到是那么的深情和骄傲,就会夸耀这几条马路的所在和富有特色的传统店铺。其实,庄源大只是一个酱园作坊,就因为酿酒“绿豆烧”和“五加皮”酒而闻名于世。当初物质贫乏,因为人们除了吃主食外,就再没有其它吃的奢望了,这个庄源大就是大家唯一能感到的希望,能安慰一下肚子的廉价的咸甜酸辣的地方,连同公交车站的站名都被叫做“庄源大”。上个世纪70年代的总有西装革履笔挺的长者操着生硬的宁波口音向本地人询问“庄源大”在哪儿?要找卖绿豆烧老酒的庄源大。这些国外老华侨到上海后都来找这个庄源大买绿豆烧酒或称上几斤酱菜带回。那个年代的庄源大的产品效应远比现在的许多名酒和著名产品要深入人心。 ▲年代公私合营时期上海庄源大酒厂绿豆烧酒标 庄源大酱园位于旅顺路42号,靠近大名路,是提篮桥最大的、专供油盐酱醋、自销酒和南货烧腊的超级酱园。旅顺路长约米的小马路,南起东大名路,北至西安路,上海开埠前为河边小巷,名板桥巷。19世纪中期形成河边小路,称百花街。清光绪三十三年(年)填浜拓宽道路,因西人称旅顺口为亚德港,故命名亚德路(ArthurRoad),又因路侧有著名的庄源大酒厂(庄源大酱园之前身),习惯称庄源大街。民国三十二年(年)以辽宁旅顺改今名至今。 ▲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庄源大酱园位置图 庄源大虽说是一家酱园作坊,但无论从当时的影响力和它的作用来讲,都是旅顺路周围人们不可缺失的一家特色店铺,庄源大酱园整体为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始于清代同治年间,门面大墙是用青砖砌成的,中间与顶部用红砖砌了几条腰带与花纹顶盖,两边再各砌一约四米宽大的字,门的左边是个“园”字,门的右边是个“酱”字。建筑全长约有十五米,门头高八米多,中间一道石库门特有的二米多宽的两道实木黑漆大门。店堂内为大4开间,店堂面积有多平方米。走进大门,跨过二米之距宽的天井,上入三层台阶,再跨步一米来到漆着大红生漆的柜台栈前,小孩子时来买东西,都要用脚垫着的才能够到那柜台。那时的店铺不像现在的商店这么亮畅,柜台前能看清东西,再往里看,就是黑乎乎的,冷冰冰的,似乎深不可测,迎面扑来一阵酱香夹杂着酒香味,弄得人们嘴酸得直快流口水。庄园大的酱菜制品与老酒基本都是自制的,每到夏天,店门前总是排列着几口六十公分口径的酱坛在太阳底下暴晒,顽皮的孩子都用手指去摸那些暴晒的豆酱舔。“为黑漆高墙门,透棚大天井,店堂轩敞,水磨金砖,夏天里面非常阴凉,穿堂风刮刮吃棒冰,等于现在孵空调;冬天呢,我们可以坐在花岗岩的台阶上,孵孵太阳看小人书,暖和得很,高高的L形柜台,并排能站得一二十个买主,营业员总是从高高的柜台上笑着呵斥我们小赤佬……”提及庄源大酱园,曾经的忠实主顾们胡展奋脑海里总能浮现出满满的儿时回忆。 ▲年代石库门门面的庄源大门脸 庄源大的绿豆烧虽然在上海家喻户晓,但这家百年老店起初并不是以配制绿豆烧著称的。早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个“老宁波”姓庄在浙江开了间“庄源大糟坊”。年前后,庄氏后代庄再豪勇闯上海滩,在虹口租了个店面,庄源大才搬到上海来。 庄再豪有一手制酒的好技术,他选用上等糯米、小麦曲,精工细作,配制成优质黄酒。其老年陈酒开坛时,一坛酒往往只剩下半坛,酒香四溢,滋味浓厚,一时远近闻名。但好景不长,民国以后,西洋配制酒大量涌向十里洋场,冲击中国传统的黄酒市场。庄再豪决心酿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配制酒来。经过不断试验,终于用高粱、色素、药材和白糖配成适当比例,酿成一种入口醇和、浓香中带有甜味的特制烧酒,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绿豆烧。它既不同于黄酒和白酒,价格又较洋酒来得便宜,很受一般中下层老百姓的欢迎。“庄源大”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响了,各地都有绿豆烧,但惟庄源大的绿豆烧领袖群伦。 庄再豪制酒的配方对外一向是保密的,绿豆烧其实并不用绿豆为原料。一次,庄源大隔壁一个杂粮仓库,因到货太多,一时不及入库,便把不少绿豆堆放在庄源大门口摊晒。上门买酒的人,见到店前堆放着这么多绿豆,发现新大陆,便误传这就是庄再豪制造烧酒的原料,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便把庄源大的这种烧酒,称之为绿豆烧,而庄再豪是个聪明人,犯不着与大家较劲,也就顺水推舟,认可了这个几属荒唐的名称了。而庄源大酱园的爆款绿豆烧除了火爆大上海外,在港澳、南洋一带也颇具声誉。 ▲庄源大绿豆烧分销处搪瓷牌匾 其实,绿豆烧的原料还是高梁。不过,庄再豪对原料的要求特别高。一定要用来自天律、牛庄、泰兴、横泾等地的高梁。特制的红曲、玉竹(中药,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和黄栀子(中药,清热降压)捣成的色浆,配方非常严密。红曲放入酒内,酒便由淡绿色变为琥珀色,继而豆沙色,虽久藏而不褪,也不会沉淀;玉竹浆汁入酒之后,酒骨发生凝厚变化,成为人们常说的“琼浆”;黄栀子兼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的功能。再配上一定比例的上等白糖,调制后贮藏一个时期,便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佳酿了。 庄源大酱园与上海港高阳装卸五区相隔不远,许多外国货船靠岸以后,一些外国水手就跑到岸上找吃的,那时还真没有什么可以填饱他们大肚子的食物呢,也找不到酒吧,最近的就是跑到庄源大买酒喝。 ▲年代末代初庄源大酒厂绿豆烧酒标 小时候生活在北外滩的上海作家胡展奋说:“曾领养过我的宁波夫妇,就住在旅顺路与马厂路转弯角上,我对宁波人扎堆居住的习惯较熟。‘五金大王’叶澄衷,是宁波籍,他在马厂路发迹后,很多宁波同乡投靠过来,这让旧上海的大名路、马厂路一带,五金店林立。”喝过庄源大绿豆烧的胡展奋先生回忆:“绿豆烧这个酒,酒液不仅挂杯,喝下去,还很有力道,口感爽,大麦根本做不出这样口感,因此,原料一定是高梁”。 胡展奋至今记得儿时与他玩耍的阿八头,清爽记得阿八头他爹“什么酒都喝,最喜欢的还是绿豆烧”。他们小巴辣子最开心的是庄源大“开甏(拼音:bèng瓮、坛子)酒”时,这“开甏酒”是新的绿豆烧酒酿成后,为犒劳老顾客,庄源大会开一甏“样酒”免费提供给大家试喝,当众敲掉封泥后开一甏,伙计用直柄的小木勺伸进甏里,吊一勺给大家尝尝,“粘杯伐”?“忒甜伐”?老顾客如果感到满意就到处传颂“格批酒唔没闲话了”!若感到不那么醇厚,就是差评:“忒薄”或者“稍微有点酸”,那么这批酒就要折价销售了,大众评议,颇具公权意识。于是附近的的人都来排队品尝。“每次用我们书包里的小小搪瓷杯递上去,师傅就给你斟上满满一杯,一转身,阿八头的小漏斗正等着,赶紧倒进他的军用水壶里,如是循环排队,师傅早就看出来了,不说穿,一般到你第三次排队的时候,就提醒你了:‘小举’(小鬼的意思),侬已经第三次了,可以啦!” 庄源大酱园年成立了公私合营酒厂,继续生产绿豆烧,其他产品有桂花酒和玫瑰酒。文革前制酒工场撤销,并入上海中国酿酒厂。中国酿酒厂继续生产深受欢迎的庄源大绿豆烧,至年代,酒厂经营不善,酒厂不再生产饮用酒,从此庄源大绿豆烧工艺失传了。而庄源大酱园遗址也于21世纪初拆迁了,庄源大的开甏酒从此也消失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庄源大绿豆烧也好,你我也罢,终是浪花…… ▲年代庄源大并入上海中国酿酒厂后生产的庄源大绿豆烧酒标 (声明:壶觞斟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sx/8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速看清明去哪玩合肥周边2小时旅行攻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