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山区的新安江、兰江汇合处,有座千年古城梅城,俗称“梅花城”,系睦州、严州之雅称。民间有谚:“天下梅花两朵半,半朵梅花落梅城。”如此古典、传奇又诗意,遂策马前往。梅城风貌(据网络)己亥秋,游屯溪返程,取道“杭黄”线途径建德,转公交去梅城。一路在想,这座古城,曾在20年前工会活动时到过,当时乘校车,也是从屯溪返程,经梅城午餐。印象中,老城不乏清末民初的年代感,传统格局的店铺里,有严东关五加皮酒、严州烧饼、严州干菜鸭,“上八府"(注1)之一的严州府,地方特色扑面而来,这就是她的性格啊!记得“先忧后乐”的范仲淹等,曾在此为官,惟歇脚工夫,无暇寻访历史踪迹。这次,可以圆梦了,因为,我的《梦里江南》旅游散文集,梅城不可或缺。开发前的梅城(据网络)

开发后的梅城(据网络)

在西门下车,映入眼帘的,是街两旁崭新的仿古建筑,昔日乡情依依的店铺不复存在。马路也拓宽了,一直向东延伸。古城“返老还童”,俨然一座新城,不禁令人感慨:“梅城变了!”又侥幸地想:“这是梅城?不会搞错吧?”但周围的店铺明明白白写着“梅城”什么什么店。真想拔脚转身,去桐庐看严子陵钓台,可是末班车已过。于是,在街角找了一家宾馆住下来。前台女经理是一位80后,听口音是杭州人,原来是“上山下乡”到建德农村插队的杭州知青后代。谈起梅城“旧貌换新颜”,她一点也不惊讶,告诉我:“古城振兴,正在建设美丽城镇呢!”我恍然大悟:“哦,发展第三产业,搞旅游!”心想,老街旧巷保存着历史风貌和岁月印痕,搞旅游为何非要推倒重来,像无锡的荡口古镇们?记得清风先生曾对某地老城变迁写了随笔,认为:“样式可仿,无法复制的是她的灵魂与性格。”便试探着问:“历史古迹,像梅花形雉堞的老城墙还在吗?”她和颜悦色,反问:“你就为这个而来?”我说:“还有许多名人踪迹,像刘长卿、杜牧、范仲淹,还有陆游一家三代,都在此为官。”她会心一笑:“如数家珍啊!往里走,找找看。”转眼间,暮色降临,街灯亮了。沿三星街往东,在路边巷口见灯箱广告“饺子馆”。朝巷子里一看,不远处果然亮着灯光,几步路就是。跨进店堂,里面很宽敞,西、南两面全透明玻璃。长方形餐桌,面对面的靠背椅,都市气派,一改过去的方桌条凳。已经有几位青年男女在就餐,服装挺时尚,浑然消失了过去的乡土气,唯有不离不弃的严州乡音。餐后出来,拐出巷子,街上空荡荡的,店铺陆续打烊。来到十字路口,但见东、西两边的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安装硕大的石牌坊。据介绍,在科举鼎盛的明代,则是严州府城梅城兴建科举牌坊的鼎盛时期,老城原有百余座石牌坊,历尽天灾战乱人祸,所存无几。目前已建、在建的有三元坊、状元坊、思范坊、建德侯坊……等(注2)。经老乡指点,在府前街灯火阑珊处,访得“三元坊”,三门三重檐,上书“科甲第一”、“会元、状元、解元”,以表彰明代“三元宰相”商辂。商辂生于梅城,老家淳安。他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获第一,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浙江有三处“三元坊”:老家淳安、出身地梅城,省城杭州。

梅城三元坊

杭州羊坝头“三元坊”旧址商辂曾客居巷内

在府前街,不经意间,访得竺可桢旧居。被岁月剥蚀的砖砌墙门,在夜幕下显得灰暗黝黑,石雕门楣题有“私淑艾舍”门额。大门两边分别挂有“浙江大学西迁建德办学旧址”、“竺可桢旧居”木牌。据介绍,抗战爆发,浙大西迁,建德梅城是“文军西征”第一站,学校设在后街方家,竺校长借住前街这座孙姓教员的娘家,达40余天。有联云“历建德泰和之月夜,倚宜山湄潭之秋光”,前半句就是对“梅城第一站”的写照。竺可桢旧居转悠僻巷,拐入正大街前行,访得天后宫里的福建会馆、“清芬远芷”墙门里的清代邮局旧址、晚清汪氏旧居(户主曾为严州大户汪氏,在抗战期间开仓赈济,协助军民抗战)、“棣萼流芳”墙门里的金源昌卷烟厂旧址(曾生产“双金钟”、“金猫”牌卷烟),还有清代商户胡亨茂旧居。胡氏设在南大街经营南北货、五加皮的商号,门面已被修缮一新。想当年,这座老字号与“金昌源”门庭若市,如今,它们跟遗存的几座老宅(包括明代六眼井等古迹)一样,成了古城的历史碎片。天后宫福建会馆

“清芬远芷”宅清代邮局旧址右:汪氏旧居

“棣萼流芳”宅金昌源烟厂旧址右:胡亨茂旧居胡亨茂商号往南踱去,过十字路口,进入南大街,这里灯火辉煌,仿古店铺鳞次栉比,夜市试营业,珠宝、玉器、古玩、丝绸、土特产……琳琅满目。其中一家古玩店里,摆满千姿百态的瓷器、玉器,正中挂着“马恩列斯毛”标准像,犹如历史的窗口,分外引人注目。古玩店里的历史伟人像再往前,就是黑魆魆的古城墙,城门洞里漏出照明的灯光,里面搭着脚手架。仰望城头,门额繁体字“严州”赫然在目。史载,宋代的太宗、高宗、度宗三个皇帝登基前,曾在严州担任地方长官,故有“龙兴之州,潜藩之地”美誉,其制与南京、北京同。南京、北京各喻“一朵梅花”;而严州城墙缺正北及东北角,是喻“半朵梅花”。据专家所述,梅花形雉堞为明代皇帝某宠妃(梅城人)而建,中途香消玉殒,只建了一半,故曰“半朵”。一说,为汉代高士梅福而名。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严子陵为梅福之婿。梅、严均以节操高洁闻名于世,故名。而“严州”,则为纪念严子陵在州府所辖地桐庐富春山隐居而名。在一抹灯光的映照下,夜色中的古城墙沧古而威严,风骨犹在,我闻到了时光的气息。凝眸灰褐色的城砖,层层叠叠,几度修葺,灰浆斑驳。怀着好奇,想一睹梅花形雉堞的真容,却无踪影,莫非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门额两侧,从城砖缝隙长出两丛杂树,暗绿色树叶“装点此关山”,生机盎然,它跟严州八景之一“双塔兆魁”一起,似在向世人显示历史古迹无法复制的身价。而城门洞里的脚手架,让你猜测:开发商准备将它加固还是包装?知否,知否,这可是老城的“灵魂”啊!严州府古城墙穿过老城门洞,紧接着便是一座巍然耸立的新城墙,城楼飞檐翘角,楼额“澂清楼”,落款“澂明”,黑底金字在霓虹灯映照下,璀璨夺目。楼檐下,大红灯笼盏盏,喜气洋洋。灯影中,临江的城墙剪影出一段半作梅花状的雉堞,心想,莫非这就是代之而起的新“梅花城”?江边新建的城墙澂清楼澂清楼前,有平台,依江而筑。古代的梅城,作为江、浙、皖、赣、闽等地的水上黄金通道,江边桅樯林立,商贾云集,堪称商埠重镇。据载,当年浙西、浙中的山货沿新安江、兰江而下,汇聚于此,从这里转运到省城甚至海外;山外的盐、布匹等生活日用品,则溯富春江而上,到此分运到浙西、浙中。随着公路的发达,这条黄金水道退出了历史舞台。月上中天。江风不知今夕何夕,低吟着孟浩然《宿建德江》的诗句“江清月近人”。曾经,商业兴旺延伸灯红酒绿,演绎风花雪月。据说,那时在江边,终年泊着两艘华丽的画舫,俗称“茭白船”,画舫里传出呖呖莺声:“沿江杨柳绿条条,画舫游来为等潮。潮似郎心舫是妹,任郎高下任郎摇。”时过境迁,浩渺的秋水荡涤烟花风月;如今,是否会带走“半朵梅花”的暗香呢?/10/30夜宿梅城/10/22稿10/23辛丑霜降修改并配图(其中注明的3幅图片据网络在此致谢)10/25上传

上八府:明清时期,以钱塘江为界限,江以南为“上八府”,即:绍兴府(越州)、庆元府(明州宁波)、台州府、瑞安府(温州)、婺州府(金华)、衢州府、处州府(丽水)、严州府(建德、淳安、桐庐一带);江以北为“下山府”,即:临安府(杭州)、嘉兴府(秀洲)、湖州府。

状元坊,坊额“甲第魁首”,为表彰严州状元方逢辰。思范坊,坊额“先忧后乐”,纪念严州知府范仲淹。建德侯坊,纪念梅城人孙韶,善用兵,孙权为吴王时,升迁杨威将军,封建德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sx/1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