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辽宁总社贺东梅解读姥姥之七播讲
海的女儿艺苑 贺东梅,女,年9月1日生于辽宁鞍山。一生喜欢文学,作品被《散文选刊》、《读者》、《报刊文摘》等屡有转载;出版了散文随笔通讯集《达子香花开了》。新闻系列副高职称退休。现任辽宁省散文学会理事、鞍山散文学会副会长;鞍山诗词学会理事等职。 学与问,李学琴,居天津,机关退休干部。喜欢文学,爱好诵读。愿以读交友,以诵充实美好生活。 解读姥姥之七初审/文丹兰复审/播音/学与问为“东孩子”们活着的姥姥(下) 姥姥是真喜欢她的“东孩子”们。到她晚年,住在我家5年,屋里没人,她都能自言自语叨咕一个个“东孩子”的趣事掌故。 经典的段子如下。 我的经典段子是“要要不热”。 姥姥在鞍山把我带到10个月大时,妈妈要出去进修,姥姥也应该回当时在黑龙江自己的家了,我没人管咋办?姥姥便带着我回绥阳了。10个月的婴儿还没断奶,咋办?姥姥还有办法——她养了一只奶羊! 每当我要吃奶的时候,姥姥就用两块砖头支上小奶锅,抓一把茅草点上热羊奶。我着急呀,在炕上手刨脚蹬,姥姥就哄我:“不急不急,还不热呢”。时间长了,刚刚“冒话”的我以为那羊奶叫“不热”,所以一饿了就喊“要要不热”。姥姥把这个段子讲给所有人听,包括我的儿子。一段时间内,家里人都喊我“要要不热”。 大妹的经典段子是“鱼是掉大河里淹死的”。 一天,姥姥正在缝纫机上做活,四五岁左右的大妹跑进来:“姥呀,外面有卖鱼的。”姥姥忙着做活,没抬头:“什么鱼?”大妹不会答了,想了半天说:“死鱼!”姥姥笑了,干脆逗她玩了:“怎么死的?”大妹又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了:“掉大河里淹死的”! 大弟弟的经典段子是“我看着,它不敢咬”。 早晨,妈妈醒来,两三岁的大弟弟赶紧告诉她:“刚才我看见蚊子落在你脸上了”,妈妈问:“那你打死它没?”“没有。”“怎么不打死呢?那它不咬妈妈吗?”大弟弟认真无比地说:“我看着它,它还敢咬吗?” 小弟弟的经典段子是“地上没地方种了?”和“我还没吃饭呢!” 妈妈带小弟弟去“种痘”,四五岁的小弟弟不明就里,问妈妈:“往哪里种豆呀?”妈妈说:“胳膊。”小弟弟想了一会又问:“地上没地方种了吗?” 有一次,我们到姥姥家,晚上应该回家了,当时三四岁的小弟弟不愿意走,姥姥撵他。小弟弟生气了:“那我死了去吧!”姥姥气笑了:“那你就去死吧!”小弟弟想了想,自己找到了下台阶:“那我还没吃饭呢!” 姥姥对我们5个孩子还各有自己的称呼,我是“北京人儿”——源于“大连的火车一开门,里面坐着个北京人……”那个童谣;大妹是“二娃子”——因为大妹小时候表演的一个节目里的人物名称得名;小妹妹是“三猴子”,缘起于小妹妹总灵巧地爬暖气管子;大弟弟是“核桃酥”——他名字的谐音;小弟弟是“溜柏”,为什么叫这个我忘了。那日问小弟,他还记得很清楚:姥姥早年在黑龙江时,邻居“老毛子”养了一条狗叫“溜柏”——苏维埃革命时,逃到中国东北不少被“革命”的白俄破落贵族,东北人管他们叫老毛子。“孩子起个贱名不好养活嘛”,小弟都知道姥姥的良苦用心。说到这,我想起小弟的命都是姥姥保下来的呢!当年因为孩子多,妈妈打算把小弟做人工流产,上医院都要出门了,姥姥问你拿盆了罐的去干什么?妈妈这才说要去做“人流”。姥姥急眼了:这不是作孽吗?孩子都成形了,投生奔你来了,干嘛杀人害命?不许流,生了我还帮你带!如今我和大妹都在帮儿女带第三代人,都只带一个,就累得脑梗的脑梗,腰脱的腰脱,将心比心,姥姥当年一个人要带5个,还要管9口人的缝连洗做、吃喝拉撒睡,就是答兑每天3个上班人的饭盒呗,都够“喝一壶”的,姥姥要累到什么程度啊!可是,她还自告奋勇地给自己加码! 到了她晚年,没事高兴的时候,就坐在床上挨个叫着自己逗自己玩:“北京人儿”“要要不热”;“二娃子”,“鱼掉进大河里淹死了”;“核桃酥”啊,“我看着它不敢咬”;“溜柏”,“地上没地方种了呀?”,“我还没吃饭呢!”…… 姥姥从来不太提“三猴子”,为什么呢?这就该说说姥姥的“偏心眼子”了。 投稿须知1本平台为综艺平台,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作品,题材不限。已经刊发于其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jd/10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实用的中药学歌诀八纲辨证歌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