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石揭示青藏高原北缘早渐新世古海拔古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植物化石 揭示青藏高原北缘早渐新世古海拔古气候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发育有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进程及其机制的理想地区。大量的沉积学证据显示亚洲内陆自晚始新世逐渐变干,并持续至今。驱动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因素包括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副特提斯洋的退缩等。对这一地区古近纪古海拔和古气候的定量重建无疑是认识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和驱动机制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史恭乐副研究员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宋博文博士、张克信教授课题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英国开放大学RobertSpicer教授等多个团队合作,在对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早渐新世植物叶化石精确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气候叶相多变量分析程序(CLAMP)和热焓值(moistenthalpymethod)的方法,结合大气海洋综合环流模型(GCM),定量重建了柴达木盆地北部早渐新世的古气候和古海拔。年3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 化石产地现今气候寒冷,极端干旱,年均温1.9°C,年降水量仅为82.7mm。结合生物地层学年龄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植物化石层的精确年龄为30.8百万年,属早渐新世。 柴达木盆地早渐新世植物化石 重建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渐新世早期气候凉爽,年均温11.6±2.4°C,湿度中等,海拔为~3.3±1.4km,与盆地现今的海拔类似,但高于同一时期隆升前的藏南喜马拉雅地区。同时,盆地冬季均温近冰点(1.4±3.5°C),夏季凉爽(均温~23±2.9°C),温度季节性差异较大但远比现今温度季节性差异低。年降水量很可能超过mm(生长季降水量±mm),夏季干燥,冬季湿润,降水季节性差异较低。降水模式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早渐新世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水汽来源于退缩前副特提斯洋。亚洲季风在当时尚未影响到柴达木盆地。 基于大气海洋综合环流模型(GCM)的全球早渐新世古地理(a) 和热焓值分布(b) 化石植物类群组成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渐新世早期的植被是以杨属Populus和豆科绝灭类群柄豆荚Podocarpium占优势的温带落叶阔叶植被。结合早渐新世较为温暖的全球气候背景和化石产地相对较低(38.55°N)的古纬度,重建的古海拔和古气候与植被类群组成和性质是一致的。 植物化石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渐新世早期已隆升至现今海拔,这似乎更支持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在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后同时开始隆升的构造模型。 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科院青促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等的经费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 SongBowen*,SpicerR.A.,ZhangKexin*,JiJ.,FarnsworthA.,HughesA.C.,YangY.,HanF.,XuY.,SpicerT.,ShenT.,LuntD.J.,ShiGongle*,.QaidamBasinleaffossilsshownortheasternTibetwashigh,wetandcoolintheearlyOligocene.EarthandPlanetaryScienceLetters,. 排版编辑|刘芸 文案审核|陈孝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cf/7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涛负罪之地连载
- 下一篇文章: 北牧优品甘草百部灵天然植物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