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荨麻疹医院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明朝年间,开封府祥符县有个名叫张有福的绸缎商人,他精明能干,做生意讲求诚信,生意做得是红红火火。

张有福出身贫寒,有了钱之后,过惯了苦日子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以前的经历,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渐渐地,张有福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这天午饭过后,张有福正在客厅里悠闲地喝着茶,就在这时,仆人张全手里拿着一封信着着急急地走了进来。

张有福连忙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张全喘着气说道:“老爷,大门口来了一对母子,说是找你来的。”

张有福疑惑地问道:“一对母子?多大年纪?哪里人?找我所为何事?”

张全将手中的信递给张有福然后说道:“老爷,那女子说的是外地口音,说话时又哭哭啼啼的,我问了半天她也没说清楚,直到最后,她才把这封信给了我。因为不知何事,我就没敢打开看。”

张有福接过信一看,信封已经被打开了,于是,他便将信抽了出来。

信只有寥寥几句话:“吾妻,距离家已有半年有余,闻得家乡遭遇水灾,心中甚是牵挂。接信后可速来我处。另附纹银二两以作盘缠之用。夫:张有福。”

看到信的落款,张有福的心中马上明白了几分:信是一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写给妻子的,那女子想必因为没有出过远门走错了路便来到了这里。

思索了一番之后,张有福便先叫张全将那对母子安顿了下来,等打听清楚另一个“张有福”的消息后再做打算。

把这对母子安顿下来以后,张有福便让人打听起了“张有福”的消息,五天后终于打听清楚了:“张有福”就在离这里大约一百多里的一家当铺里干活。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半个月前,“张有福”在一次外出途中遇到洪水不幸身亡。

得到这个消息后,张有福很是意外。为了免得那对母子担心,他便将这个消息隐瞒了下来。

半个月后的一天,“张有福”的妻子刘氏因久久等不来丈夫的消息,于是便找张全问了起来。张全隐瞒不过,只好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听闻丈夫的死讯后,刘氏痛不欲生。随后,张有福又派人和刘氏母子专程到了那个当铺,并出钱帮着刘氏料理了“张有福”的后事。

因无处可去,事后,刘氏母子便在张有福家住了下来,刘氏当了一名仆人,而她的儿子张如顺则成了一名绸缎铺的伙计。张有福无儿无女,于是便把张如顺收为了义子。一年后,刘氏不幸染病身亡。

转眼间,张如顺来到这里已经有五六年了,他勤劳朴实精明能干,张有福便有了将生意全部托付给他的想法。

这天,张有福吩咐张如顺去邻县讨要一笔欠款,得到吩咐后,张如顺便马不停蹄地出发了。事情办得很是顺利,张如顺很快便将欠款要到了手。

见天色已晚,张如顺便在城里找了一间客栈准备休息一晚再走。

赶了一天的路,张如顺很是疲惫,刚躺下不久他就进入了梦乡。

夜半时分,一阵哭声将张如顺吵醒了,他连忙从床上爬了起来顺着哭声传来的方向走了过去。哭声是从隔壁传出来的,从哭声不难判断,啼哭之人应该是个年纪不大的女子。

因为哭声把自己的美梦打断了,张如顺很是生气,于是,他便走出了屋子计划前去理论一番。

尚未走到门口,哭声再次响了起来,只不过张如顺这回听清楚了,哭声似乎与正常听到的有些不同,就像是用什么东西捂着嘴鼻似的显得很是沉闷,哭声中还带着一些呜呜的声音。听到这,张如顺便多了个心眼,他并没有冒然前去闯门,而是躲在窗户底下偷偷地往屋子里看了起来。

透过窗户的缝隙,张如顺看清楚了:屋子里,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子正被五花大绑在一张椅子上,在她的嘴里还塞着一块破布。女子一边挣扎一边呜呜地冲着旁边的一个胖女人叫着。

胖女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正对着女子大声呵斥着,一边说还一边用木棍朝着女子的身上打去。

只听那胖女人说道:“好你个小浪蹄子,老娘我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还不就是为了给你找个好人家吗?你倒好,把我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你说,人家那秦公子有什么不好?”

听了胖女人的数落,女子又激动了起来,看得出来,要不是有绳子捆着的话她定要和那胖女人扭打在一起。

女子越是这样,胖女人越是生气,情急之下,她又举起了手中的木棍朝着女子狠狠地打了下去。

很快,女子的头上就挨了几棍子,但她似乎不打算屈服,一边躲闪一边想要站起来。见女子依旧这般,胖女人更来气了,手中的棍子不由地重了几分。

眼看那女子就要丧命,躲在门外偷看的张如顺看不下去了,只见他大喝一声:“住手!”随即踹门而入。

胖女人和那女子丝毫没有料到会有人破门而入,瞬间,她们都愣住了。

趁着她们愣神的功夫,张如顺快步上前将那女子扶了起来随后又将她口中的布子拽了出来,只听“哇”的一声,那女子便嚎啕大哭了起来。

张如顺朝着那胖女子问道:“这位大嫂,这是怎么回事?”

胖女子这才缓过神来冲着张如顺问道:“你,你是谁?为什么要多管闲事?”

张如顺说道:“大嫂,我就住在隔壁,半夜三更被你们的动静吵醒了,便起身前来查看。”

胖女人冷哼一声说道:“哼!赶紧走,这里没有你的事,再说了,当母亲的打几下女儿又算得了什么?还用外人多管闲事吗?”

什么?这俩人竟然是母女俩?

张如顺又说道:“既然是母女,那你为什么还要下此狠手呢?”

胖女人刚要开口,那女子却忽然说道:“谁和你是母女?你这个见钱眼开的恶妇!大哥,求求你救救我吧!”

听女子这样说,胖女人又生气了:“好你个狼心狗肺的白眼狼,你说,这些年来是谁把你养大的?你竟然连娘也不认了,看我不打死你。”话音未落,她便又举起木棍朝着女子的身上打了下去。

张如顺连忙伸手一挡将木棍抓在了手里说道:“大嫂,你先消消气,按理说我这个外人不便插手你们的家务事,但你们这样一直吵闹下去也不是办法,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说吗?”

听张如顺这样说,胖女人连忙说道:“小兄弟,半夜三更将你吵醒实在是不好意思,这样吧,你安心休息吧,你放心,我肯定不再打她了。”胖女人一边说一边将张如顺推了出去。

就在他要出门的那一刻,那女子大声哭道:“大哥,求求你救救我吧!”

听女子这样哭喊,张如顺不由地停下了脚步,胖女人见状,赶紧一把将他推了出去。

回到屋子里后,张如顺又躺了下来,不久之后,他又进入了梦乡。

因为要急着赶路,第二天天不亮张如顺就起了床。

就在他离开的那一刻,一个大约四十多岁长相猥琐的男子进到了隔壁的房间里。看到这个男子,张如顺不由地停下了脚步竖起耳朵听了过去。

只听那胖女人说道:“哎吆,秦公子,你怎么才来呀?”

秦公子说道:“吴妈,家中有事耽搁了一会,怎么样?我现在能把她带走了吧?”

胖女人说道:“秦公子,人就在这里,只要你把银子拿出来,你随时都能把她带走。”

秦公子连忙从身上拿出几锭银子交在了胖女人的手中,拿到银子后,胖女人顿时喜笑颜开,随即转身离开了房间朝着门外走了出去。

胖公子走后,秦公子朝着那仍旧被五花大绑的女子说道:“小娘子,别哭了,今天我就把你带回家享福去。”说完,他便上前将那女子拽了起来。

看得出来,女子很是不情愿,就在被秦公子推搡着出了门的那一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张如顺住的房间在客栈的二层,走廊的一边是房间,一边是木头护栏。女子挣脱开秦公子的手后竟然径直朝着护栏冲了过去。

眼看她就要冲出护栏,张如顺一个箭步上前将她死死地拽了下来:“姑娘,你这是干什么?”

女子一看求死不成,于是又呜呜地哭了起来,张如顺连忙将她口中的破布拽了下来关切地问道:“姑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女子刚要开口说话之际,秦公子上前就要将女子拽起,张如顺见状,连忙将女子拦在身后冲着秦公子说道:“这位大哥,昨天夜里这女子就一直哭哭啼啼吵得人难以入睡,奈何因为是家事,我便没有插手。今天早上又险些酿出人命,既然让我碰到了,我就不能不管了,还请兄台将其中的隐情说个明白。”

秦公子冷笑一声说道:“年轻人,你可能不知道,刚才从这里出去的那个人是这个女子的母亲,她母亲已经将她卖给我了。从现在起,她就是我的人了。”

听了这话,张如顺又朝着那女子看了看:“姑娘,他说的是真的吗?”

女子哭着说道:“他说的倒是不假,但那个女子并不是我娘!”

听女子这样说,张如顺不由地愣住了,只听那女子接着说道:“我叫小翠。从小就被人拐骗,被一个姓陈的人家收留将我养大以后,养父就将我卖给了那个胖女人。那个胖女人其实是个人牙子,专门以拐卖人口为生。她将我买到手以后又高价卖给了这个男人,说是让我嫁给他。”

听到这里,张如顺不由地朝着秦公子看了过去。不要说人品,就是光看外表就足以让人大跌眼镜,秦公子足可以当小翠的父亲了,怪不得她要跳楼轻生呢。想到这里,张如顺便问小翠:“姑娘,那你计划怎么办?”

小翠哭着说道:“这位大哥,实话告诉你吧,我已经存了必死之心了,只要他敢将我带进家门我就死给他看!”

听小翠这样说,秦公子不由地生气了,只见他上前一把抓住小翠扬手就要朝小翠身上打去,张如顺连忙拦住他说道:“大哥,你先不要着急,有什么事情慢慢说嘛。”

秦公子冷笑着说道:“你这人也是的,我打我的妻子与你何干?快闪在一边,不然的话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张如顺连忙说道:“大哥,你别生气,你看,就是现在把她强行带回家去她也不和你好好过,说不定哪天就寻死觅活了,不如你就当一回好人放过他吧。”

听了张如顺的话,秦公子不由得低头寻思了起来,过了一会之后他对张如顺说道:“年轻人,你说的倒也在理,不过你刚才也看到了,我可是花了不少银子。你说让我放过她,我的银子问谁要去?既然你想管这件事,不如你把她买下来怎么样?

张如顺连忙说道:“我要她作甚?”

听张如顺这样说,秦公子便说道:“既然你也不肯花钱,那你就别来管这闲事!”说完,秦公子上前拽起小翠就走。

看着楚楚可怜的小翠,张如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便将要账要回来的银子拿了出来递在了秦公子手中:“这样吧,你把她卖给我吧!银子我出了。”

看着手里白花花的银子,秦公子冷笑一声随即扬长而去了。

见秦公子走了,张如顺这才长长地出了口气。这时,小翠已经朝着他跪了下来,口中一个劲地道谢不已。张如顺连忙将她扶了起来说道:“姑娘,那人已经走了,你也脱身了,赶紧走吧!”

小翠哭着说道:“大哥,你刚才不是将我买下来了吗?从此以后,我就跟定你了!”

听小翠这样说,张如顺连忙摆手说道:“姑娘,你误会了。我刚才纯粹就是为了将你从那人手中救下来,并没有要将你买下的意思。你赶紧逃命去吧!”说完,张如顺便走出了客栈。

张如顺刚走,小翠也急匆匆地走出了客栈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从客栈出来后,张如顺从身上掏出了一个玉佩。玉佩是父亲留给他的,听父亲说玉佩是他们家的传家宝,能值不少钱,为了救那女子,张如顺把欠款挪用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就计划将玉佩当了来充做欠款。

很快,张如顺就来到了一间当铺,进到当铺后,张如顺便将玉佩拿了出来。在当铺的伙计眼里,就是再值钱的东西都会变得一文不值。

哀求了好久,张如顺还是失望了,于是,他便决定回家将实情告诉张有福。

回到家后,张如顺将上午遇到的事情全部告诉了张有福,因为还差不少银子,张如顺便告诉张有福说是要拿自己的工钱来慢慢补上。

令张如顺大感意外的是,张有福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夸他做得好。有了张有福的这番表态,张如顺放心了不少。

在张如顺和张有福说话的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就在一旁听着。男子名叫张怀义,是张有福的本家侄儿,平日里也帮忙张有福照顾生意。

张如顺刚走,张怀义就对张有福说道:“叔,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

张有福问道:“什么事?”

张怀义说道:“叔叔,你这个人什么也好,就是心地太善良了,别人说什么你也信。”

张有福疑惑地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怀义说道:“你平日里去铺子里去得少,我可是听别人说了,这个张如顺的手脚可不太干净呀。”

一听这话,张有福顿时坐不住了:“什么?有这等事?不会吧,这小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我相信他是断然不会做出对不起我的事情来的。”

张怀义又说道:“不是有句话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吗?别看他表面上老实憨厚,可背地里还不知道干了多少对不起你的事情呢?就拿刚才这件事情来说吧,我觉得他十有八九是把银子挪作他用了,既然救了人,为什么不把人带回来呢?我劝你呀还是小心一点吧。”

听了这话,张有福不说话了,又聊了一会天,张怀义便走了。

张怀义走后,张有福陷入了沉思之中:张如顺真的是那样的人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小翠,出了客栈以后,便急匆匆地朝着一条路上走去了。

刚出城没多久,她就被一个人拦了下来,仔细一看,拦路之人正是秦公子。

“你不是已经拿着钱走了吗?你我之间的帐已经算清了,你将我拦住又要作甚?”小翠怒气冲冲地问道。

秦公子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我只是答应你在客栈里放你走了,可并没有答应现在让你走呀?”说完,秦公子便上前对着小翠动起手脚来。

就在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跑了过来一把将秦公子推倒在地,秦公子一看不妙随即赶紧起身仓皇逃走了。

小翠逃过一劫之后不敢独自一人走了,男子见她无路可去便将她带在了身边。

不久之后,男子带着小翠来到了一间当铺,小翠这才得知,男子姓张,是当铺里的一个伙计,四十多岁依旧是孤身一人。

男子刚一进当铺,当铺里的伙计就冲着他说道:“张大哥,你快来看,今天我收了件宝贝!”说完,伙计便将一块玉佩递给了男子。

男子的手刚一碰到玉佩,他的脸色就瞬间大变,仔细查看了一番玉佩之后,他颤声问道:“小六,是什么人来当玉佩的?”

名叫小六的伙计连忙说道:“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在这里磨蹭了半天想让我给他当个好价钱,我没搭理他。怎么了?张大哥,有什么问题吗?”

男子没有理会小六的话,只是在那里喃喃自语起来。

男子是谁?为什么看到玉佩之后会神色大变?

再说张有福,自从那天张怀义对他说了那番话之后,尽管他心里不太相信,但心里还是有了芥蒂,于是,对待张如顺的态度不觉间就冷淡了起来。

这一点,张如顺明显地感觉到了。终于,在半个月后的一天,因为一件小事,张有福便说了几句张如顺。要是换在以往的话,这点矛盾根本不能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有了这些天的事情,年轻气盛的张如顺受不了了。

于是,在发了一顿火之后,他便负气离开了张家。

这天恰逢除夕,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一片团聚的氛围当中。孤身一人流落街头,张如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因为城门已经关闭,张如顺出不了城,他只好来到了离绸缎铺不远的一间破房子里,计划第二天再出城另谋生计。

很快,张如顺就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糊中,张如顺见到了已经死去多年的母亲。见到母亲时,母亲并没有对他嘘寒问暖,而是对他冷眼相对。

张如顺连忙问道:“娘,你这是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

刘氏冷哼一声说道:“哼!还有谁?都是你这个不孝子!你也不想想,是谁在咱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咱们?又是谁把你养大?又是谁教你做生意?你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不要说张员外仅仅是骂了你几句,他就是打你一顿又有何妨?”

张如顺刚要分辩,刘氏却继续说道:“我不听你狡辩,你现在赶紧给我回去找张员外认错去,不然的话,你就不要再叫我娘!”说完,刘氏便消失不见了。

刘氏刚一走张如顺就醒了过来,一阵思索之后,张如顺自觉对不住张有福,连忙起身朝着张有福家又走了回去。

回到家时,张有福家的门都已经关了。无奈之下,张如顺只好翻墙进了院子。

就在他往张有福住的房间走的时候,一间房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间房子平时不住人,就是张有福的侄儿张怀义有时候过来小住几天。

在这些日子里,张怀义一直呆在张有福的身边,可以说,张如顺的走和他有着很大的关系。想到这里,张如顺便多了个心眼凑上前去偷偷地朝着屋子里看了起来。

屋子里,张怀义正拿着一个硕大的烟花在那里鼓捣着,鼓捣了半天之后,张怀义的脸上露出了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

看着张怀义的笑容,张如顺的心里打起了鼓:他到底要干什么?

就在他疑惑之际,张怀义手拿烟花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张如顺赶紧躲在一旁。

见张怀义走远后,张如顺便悄悄地在后面跟上了他。

很快,张怀义就来到了客厅,此时,张有福正独自一人坐在客厅里长吁短叹,看得出来,张如顺的离家出走很是让他伤心。

张怀义走进来后对着张有福笑着说道:“叔,我知道你爱放烟花,所以专门买来了一个烟花,马上就到子时了,走吧,把这个烟花点着,让一切不愉快都烟消云散去吧。”

听了张怀义的话,张有福的脸上顿时舒展开来,他连忙起身从张怀义手中接过烟花来到了院子里。

就在他拿着香要点烟花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在他耳边响起:“爹,这烟花不能点!”

听到这声音,张有福顿时朝着一旁看了过去,见到张如顺,张有福顿时喜出望外,连忙将香一扔冲着张如顺说道:“顺儿,是你吗?”

张如顺连忙跪倒在地冲着张有福说道:“爹,孩儿无知,冒犯你了,还请你原谅!”

“你我情同父子,说这些不就见外了吗?你回来就好!你刚才说这烟花不能放,这又作何解释?”张有福说道。

张如顺看了看张怀义,尽管他并不知道张怀义要捣什么鬼,但他还是不想让张有福去冒险,于是他便对张怀义说道:“怀义哥,你看我爹他年纪也大了,这烟花还是由你来放吧?”

听张如顺这样说,张怀义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连忙推辞起来。推辞了一番之后,张有福也从张怀义的举动中看出了一些蹊跷,于是便沉着脸说道:“怀义,到底怎么回事?去,把烟花放了!”

见叔叔发话了,张怀义不敢再推辞了,于是便战战兢兢地拿着香将烟花点着了。

香的火头刚一接触到烟花的纸捻,还没等张怀义闪过身子,只听“通”的一声,烟花瞬间就爆炸开来,巨大的力道把张怀义顿时掀出好远。

这一幕,直把张有福和张如顺吓了个半死。再看去,张如顺已经躺倒在地,浑身是伤。

事后,从张怀义口中,两人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张有福无儿无女,空有万贯家财却无人继承,张怀义便打上了这个主意。不承想,半路杀出个张如顺。

对于张如顺,张怀义恨得是咬牙切齿,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将他赶出张家,但张有福待张如顺如同亲生,张怀义一直找不到机会,直到那件事情发生之后。

在张怀义的挑拨之下,两人逐渐生出了芥蒂,最后,张如顺负气出走。张如顺走后,张怀义见有机可乘,便想出了用烟花来造成意外的毒计。

事情过后,张怀义被赶出了张家。

第二天正午时分,张家一家人正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就在这时,一男一女两个人来到了张家门口,声称要找张如顺。

张如顺出门一看,来人是个四十多岁的陌生男子,女子他倒是认识,就是那个小翠。

见到张如顺,男子一把就将他搂在怀里嚎啕大哭了起来,男子的举动把张如顺吓坏了,连哄带劝之下,他这才明白了过来。

原来,这个男子就是救下小翠的那个人,他不是别人,正是已经死去多年的另一个“张有福”。

当年,“张有福”并没有被洪水淹死,掉进河里不久,他就被人救了下来,奈何洪水冲断了道路,直到一个月之后他才回到了原先干活的那间当铺。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间当铺在将前来寻人的刘氏等人打发走之后,为了避免多事便关门了。

走投无路之下,“张有福”便又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谋生起来。

自从给妻子写了信之后,“张有福”便等起了妻儿,奈何一场洪水让这一切都变了,这些年来,“张有福”也曾多方打听过妻儿的下落,但都没有结果。

直到他看到了那个玉佩,玉佩就是自己的传家宝,他怎么会不认识呢?于是,“张有福”便在当铺里等了起来,但张如顺却迟迟没有来。

无奈之下,“张有福”便打听起了儿子的下落。一番周折之后,他终于打听到了儿子的下落,于是便找上了门。

父子相认之后,张如顺便把父亲带进了家里,得知是和自己同名同姓之人照顾了自己的妻儿,“张有福”很是感动。

随后,“张有福”又把小翠介绍给了众人,此时,“张有福”已将小翠认为了义女。

得知小翠悲惨的身世之后,张有福也是唏嘘不已,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后,得出来的结果又让人目瞪口呆!

小翠竟然就是张有福失散多年的独生女儿!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小翠三岁那年的元宵节,张有福的妻子王氏带着小翠去看灯会,一不留神,母女被挤散了,后来,小翠就被人贩子拐走了。

大年初一,两家人终于团聚了。

后来,张如顺和小翠成了婚,两人恩恩爱爱,孝顺长辈,一大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了下来。

(故事完)

张有福救下了刘氏母子,多年后,被救之人又帮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这或许就是善有善报吧!

有谚语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因为张有福(张如顺)等人种下了善良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并且结出美丽的果实。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张有福将刘氏母子赶出家门,还有后面的故事吗?

正所谓: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善良之人终得福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jiapia.com/xjpcf/11056.html